400 国务院-《海上长城》


    第(2/3)页

    而且这绝对不是袁晔独断专行造成的局面,要知道在发改委中的官员有相当比例都是工商界人士的子弟,而且大部分年轻人都有着欧美生活的经验。如果某项政策的制定严重背离**思维,绝对是有反对声音存在的。而李广不可能不收到有关信息。

    这可是和李广的思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却好像真的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李广的理想国家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怎么走到了这么一条怪路上呢?

    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主义,到底算什么呢?

    帝国主义?别说李广没有那种心思,袁老先生因为其前辈的臭名,也对帝制视同蛇蝎。

    先军政治?呸,棒子那玩意,李广可是一点不感冒。

    军国主义?历史已经证明,绝对是找死,李广还没有晕头。

    **选举,在目前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既没有来自民间的要求,在目前的情况下好像不合适,强行扭转反倒不利于抗战大局和发展经济以及移民的需要。

    **还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李广推测:民间力量要想制约政斧,起码的一点民间必须在国民经济上占大头。

    要想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政治格局。民间经济对海唐国的贡献,(军费和行政费用)至少要超过政斧和军方。

    但是,这谈何容易。

    军方,也就是李广,在战后肯定不会把企业和作战部门搅和在一起的。其实现在虽然有经济上的联系,技术上也不可避免的有联系,但是军方除了负责保卫工作,管理已经交给了政斧。也就是说,军方在未来有可能退出对国民经济主导权的竞争。但是也只是可能,因为有些项目,除了军方还真不一定有人投资。

    最明显的就是大口径榴弹,高炮炮弹以及穿甲弹的生产。因为其生产难度高,民间企业宁可赚取微薄的利润,生产迫击炮炮弹,却不愿意开发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当然也与其技术水平有关,薄弱的基础使得民间企业无力进入这类企业。

    至于战机坦克或者高炮潜艇军舰,这样的高技术,高难度的行业。指望民间投资,怕是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走向这条道路。

    所以,在李广的超时代的眼光下,军方即使精简项目,说不定还能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位置。

    政斧方面。拥有庞大的资源,把政斧看成一个企业的话,可以说整个大唐岛以及海唐国附属的岛屿全是其资产。

    相比较之下,工农商加起来想超过政斧和军方实在是太难了。甚至在未来,海唐国总人口过千万,民间经济对国家的贡献都不可能超过军方加上政斧。

    海唐国的走向会如何?

    李广真的不好回答。

    现在李广是海唐国的海陆空三军司令,虽然没有挂其他的职务,但那是因为在目前的局势下,作战仍然是第一要务。如果李广挂上了总统或者大唐总长这样的职务,就无法领军作战了。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李广也不可能为所欲为,或者说不顾部下的意见一意孤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