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工商部-《海上长城》
第(2/3)页
工厂的人员素质不一,设备不一。有的机床依靠电动,有的机床干脆就是人力。
但是不容小觑的一点是,这些工厂积聚了上千台各种各样的机床,从价值只有几美元的钻床,到价值三百美元的车床,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有的工厂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弹簧,有的工厂生产撞针。甚至还有能生产滚珠的厂家。
规模大一点的厂家,大多数是从事焦炭的生产或者铸造弹体。
龙头企业也有那么两三家,主要从事灌装炸药和弹体组装。由于分工的细化,加上海唐国的劳动力低廉,迫击炮炮弹的生产成本急速下降。目前生产成本已经降到了大约九百美金一吨。
在李广看来,这完全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专业乡镇模式。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产品能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极富竞争力,与这种专业乡镇或者县域经济有着直接关系,这种模式大大的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
如果说,这些企业的没有科研能力,倒也不是那么绝对。山寨也是需要一些研发能力的。迫击炮炮弹产业,在四二年最大的一项突破,就是新开发了一种跳雷。
这款跳雷是商人们根据德国跳雷仿制的。至于样品从何而来,完全是商人们的努力,与政斧和军方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种一公斤重量的灰铁防步兵跳雷,价格正好四十唐元,折合美金为一美元。对外销售的价格却达到两美金甚至三美金,利润相当丰厚。
这款跳雷实在凶残,采用触发和绊弦两种引信,爆炸时如同二踢脚一般的蹦起数米,在空中爆炸,崩裂出数百个钢蒺藜,杀伤半径三十米。
商人们对于商机的把握绝对不是政斧所能比拟的,他们敏锐的发现,这款武器的钱景。而其生产难度,甚至比迫击炮炮弹还要低,于是就立刻开始投入生产。
现在这款跳雷已经开始向国内销售,而海抗军自身也开始装备。
---------------
迫击炮炮弹的产业链条中虽然缺乏科研能力。但是海抗军的几个核心军工企业却是不缺乏科研能力的。在军民携手的情况下,海唐国的迫击炮产业最近有了一项突破姓产品。
装备空爆引信的航空炸弹。这种炸弹对舰艇的损伤有限,但是对于地面裸露目标的杀伤力极其强大。目前已经有一百公斤和两百五十公斤,五百公斤等三个品种。
本来灰铁弹体的的航空炸弹威力不能和美国英国的钢制航空炸弹相比,但是有了空爆引信,对地面裸露目标的杀伤力反倒更上一个层次。
在这一项上,海唐国算的上是领先世界。
所谓空爆引信,就是指炸弹在撞向地面前,使得炸弹在空中爆炸。在四二年,还没有哪个国家生产出来这种炸弹,或者说生产出来了尚未投入战场。
这种引信实际上是海唐国核心的一项军事科研项目的成功。李广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投资研制高炮炮弹的近炸引信。早在七月份,这项科研项目有了进展,但是需要实地的测试。在测试中,技术人员发现,该技术的原理和制造都没有多少问题。但是却难以投入实用。
海唐研发的近炸引信和美国的同类产品--著名的vt近炸引信原理其实是一模一样。二次大战中使用的vt信管,主要结构是使用弹壳为天线。信管内藏真空管无线电波发射器,通电后向外放出180至220兆赫的无线电。当弹体接近反射物体时,部份电波被反射。随着炮弹与目标距离减少,多普勒效应使反射电波在发射器的电流内造成200-800赫的低频讯号。这信号经过过滤及放大。当讯号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便进行起爆。
原理应该说算不得很高深,但是制造起来可就难度太高了:整个装置要抵受火炮射击时超过20,000倍地球重力的加速,与及每秒500转的自旋,同时还必须小得可以安放在炮弹的弹头之内。
海唐国根本就没有制造高级电子管的能力,而且也不可能短时间达到这种制造能力,而vt信管在美国的保密等级极高,海唐国也不可能买到有关的电子元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