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移民部-《海上长城》


    第(2/3)页

    政斧方面已经竭尽全力,方方面面付出极大努力,移民数量才达到目前的规模,而这已经是最经济的移民手段。即便如此,移民五六十万,海唐国也要拿出几百万美金的费用。

    如果加大移民力度的话,这个费用就会直线上升,经济上非常的不划算。

    经过多方考量,袁晔为代表的政斧方面,最终决定,增加四三年的移民数量,目标定在了一百万人。

    当然这一数字是政斧主导的移民,事实上最终数字肯定会超过这个数字。要知道,海唐民间商人们主导的移民数量也不会太少。这些商人们通过血缘或者同乡地域等各种社会关系吸引的人数也是相当大一个数目。商人们招人,和政斧招人自然不同,他们招手的人员是有针对姓的,或是适合当工人,或是适合做商人。

    移民很花钱,但是对于海唐国来说重要姓不言而喻。

    人力不足,即便是未来世界大战结束,海唐国也捞不到足够的利益。

    同样的,没有足够的人力,海唐国在未来也不可能发展出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

    ---------------

    政斧方面之所以把移民目标制定在一百万人口,是有相当道理的。因为这些移民大多数是孤家寡人,只有很少部分是全家投奔的。

    海唐国初建,信誉尚未建立。虽然战绩不错,但是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海唐国对于国内的影响力还是不够。不少人家即便是加入了移民行列,大多数是家庭中出一个或者两个人,有先探探路的味道。

    也就是说,这一百万人,大多都是直接的劳动力。这些人暂时没有养家的负担,对于海唐的经济贡献堪比五百万以上的正常人群。

    加上现有的移民,到四三年年底,海唐国就有差不多两百万纯粹劳动力。

    两百万纯粹劳动力所能支撑的经济能力绝对不可小觑。即使是大多都从事产值不可能高的农业生产,也足以使得海唐国的经济实现腾飞。

    这样的经济规模,有一个很好参照物可以对比--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在二战中,不过七百多万人口。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绝对没有两百万人口,但是其农业产值却可以达到近一亿英镑,相当于四个多亿美元。

    而海唐国虽然在农业结构上不可能有澳大利亚那么完善,但是海唐国同样的资源丰富,尤其是农田在拓荒部的大力扩展之下,一点点都不缺。这两百万纯粹劳动力所能创造的农业产值虽然不可能比得上澳大利亚,但绝对不会差的太多。加上大唐岛的土著也有一点生产能力,政斧估算,四三年海唐国的农业产值将达到二十亿唐元。折合美金五千万。

    四四年,农业产值将会轻松翻上两倍,达到六十亿唐元,差不多是一点五亿美金。

    在四四年不再增加移民的情况下,到了四五年产值有可能再次翻倍,达到一百亿唐元,大约两点五亿美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