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 拓荒部-《海上长城》
第(2/3)页
第一,原材料丰富,粘土沙土可以就地取材。而木材到处都是,也不用购买。
第二,这种土楼坚固耐用,不仅能遮风避雨,还能躲避洪水猛兽,更是对外有着相当的防御能力。要知道大唐岛现在虽然已经肃清了法军势力,但是土著可尚未彻底的被纳入统治,某些区域还是有相当危险姓的。
第三,海唐国中有不少福建广西人,其中建造土楼的老把式还相当不少。建造土楼,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需要相当的技术和经验。海唐国不缺这样的技术力量。
第四:这种结构更利于集中管理,李广最重视的小学教育可以在围楼中就地开展。乡镇级的政斧管理模式很有海唐特色,每个乡镇的政斧其实也就是学校,三两个有点文化的人员不仅是政斧的职员(不是正式官员)还同时担任了教师的角色。这些人员,有的是旧式文人,有的是上过新学堂的学生,能力不一定多强,但是在海唐国的乡镇几乎没有多少杂事,管理难度不高。其主要工作其实很简单,暂时连税收的任务都没有,主要就是当小学教师。
对于这些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也简单,只有两项:粮食产量和小学毕业的人数。不得不说,在国人心目中,做官的吸引力够大。政斧给出的激励条件就是成绩优越者,可以成为县里的正式官员。
海唐的人力资源紧缺,别说选举,就是任命都找不到足够的基层政斧工作人员。
有了激励,这些人的工作热情还是相当高涨的,都盼望着未来能够成为一名正式的海唐官员。
李广倒是希望建设高楼大厦,不过那玩意实在太不切合实际。大唐岛仅有那么一个水泥厂,也是刚刚投产,产量小,产品只能用在关键用途。而钢筋这种在二十一世纪根本就不用费脑子的东西,海唐现在还不会生产,只能从美国或者澳大利亚购买。美国控制了很多种类的钢材出口,对于这种民用钢材倒是没有太多限制,要不然海唐国有些必须用钢筋水泥的建筑都无法建造。
总之,建造土楼说白了只需要人工和简陋的工具。海抗军有数十万俘虏,人力资源足够。工具,在四二年年初政斧就购买了大量的工具。粮食,当下海唐国也在大肆采购,也不缺乏。
看到这一切,李广可是极为惊诧。
大唐岛的开发进度对于李广来说有些颠覆经济学观念的味道。这才多少时间,大唐岛到十一月份建造的土楼已经达到一千五百多座,足足可以容纳五十万人口。不要说,这种建筑落后,这样的工程算不得什么。要知道这全是依靠人力建造的,几乎没有现代化机械的存在。
想想二十一世纪的房地产,李广就不免吐糟。李广从建造土楼这一工程,得出一个结论:房地产业如果政斧不控制土地,房子本身根本就不值几个钱。
根据测算,以这种方式建造,这样的土楼安置一百万人口,总投入不过是一个亿的唐元,相当于二百五十万美金。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居住成本投入只有两点五美元。
当然了这个成本,没有包括什么土地,利润什么的。其实几乎纯粹就是粮食和工具费用。
大力的拓建这种土楼,是政斧拓荒部部长胡博丰的政绩。胡博丰在海唐国角色特殊,他管理着数量庞大的俘虏队伍,军政民政一把抓。
实际上他这个拓荒部部长已经兼任了交通部,住建部,矿业部的职能。有政绩,有权力,有能力,胡博丰在海唐国政斧内的地位直线上升,现在已经差不多能排名前五名。
建筑业也能形成流水线,这可是胡博丰的创举。在他管辖的俘虏队伍中,有关土楼建设的各种工种,各种行业现在已经全都成立了专业化队伍。
比如,有专业的建筑基础处理队。有专业的建筑工具队,有泥瓦烧制队,有砍伐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