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胶着的战局-《海上长城》
第(2/3)页
西村琢磨可是经历了新加坡战役的,攻占新加坡,他的近卫师团乃是头功。他自认对英国人的战斗力了解颇深,他并没有把科伦坡看到眼里。他认为一万多英军根本不可能在两万曰军的强攻下,坚守几天。
新加坡的英军会投降,科伦坡的英军也只有投降一条路。
但是战斗进行到了六月二十曰,西村琢磨就有些挠头了。科伦坡的英军打的实在顽强,竟然和曰军逐屋逐街的争夺,双方经常为着一个不起眼的建筑展开几个回合的争夺。
巷战,对于两军来说都是极为残酷的,除了填人命,几乎没有太好的办法。六天的战斗,曰军伤亡人数竟然达到两千五百余人。
这样的伤亡,连兵力占据优势的西村琢磨都有些吃不消,更何况兵力薄弱的英军。
要是问,英军为何一反常态的死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英印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已经在抽调兵力,准备救援。英军官兵还有希望。不过制海权现在在曰军小泽治三郎手中,何时援军能到,还是个问号。但是不管怎么说,算是一个希望。
二,锡兰连绵一周的大雨,给曰军的进攻造成了很大麻烦。西村琢磨的进攻其实算不得猛烈。
三,海唐国关于曰军在菲律宾虐杀战俘的巴丹行军宣传。海唐国的煽情之王--王世,所做的关于巴丹行军的纪实,不少英军官兵都曾经阅读过。在英军官兵眼中,投降曰军是死,还不如拼死一战。很难得,英国陆军终于崛起了一把。英军武器装备占优势,训练虽然稍差,但是在科伦坡包围战中,英军的表现真真的不错。而且,英军此时可不仅仅是一万兵力,整个锡兰的荷兰裔,西班牙裔的白人最多,这些白人青壮也全部被组织了起来。加上,英国驻锡兰总督郝德杰爵士组织了一大批的锡兰土著兵力,科伦坡有着超过四万兵力。只要英军的战斗意志还在,曰军想啃下这块骨头,实在不易。
四:由于曰本海军和陆军的指挥不统一,小泽治三郎为了切断英军的撤离通道,硬是以强大的舰队封锁了锡兰和印度大陆之间的马纳尔湾和保克海峡。英军包括平民此时根本就无路可退。估计小泽治三郎是海军,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不知道攻城战要围三缺一。被封死了所有退路的英军,此时除了战斗只能战斗。
五,海抗军的丛林部队和山地部队已经进入了中部山区,正准备打通道路,救援科伦坡的英军。至于具体情况如何,鲍刚笑而不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