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王牌诞生-《海上长城》


    第(2/3)页

    屠远超再次击落一架曰军轰炸机,还没有来得及再次拉高自己的战机,突然就有一种寒毛倒竖的感觉。

    纯粹是下意识的,屠远超甚至没有发现危险来自何处,就迅速一低机头,继续向下俯冲。

    屠远超的直觉救了他,俯冲的过程中,战机两侧不断有子弹划过舷窗,如同流萤一般的在战机四周飞舞。

    屠远超连连做出几个机动躲避,都没有能逃出曰军战机的追击。几分钟逃命时间,屠远超的冷汗已经浸透了全身。战机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至少被曰军战机击中两处。

    战机的空中格斗,有一个专用名词--狗斗。由于战机格斗中,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想办法追逐对手的机尾,和小狗之间的斗架很是相似。因此被称为狗斗。

    一旦被对手追尾,自己的战机就无法对敌射击,完全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屠远超在训练中自然也掌握了不少脱离办法,但是几次摆脱动作都没有能够奏效,小鬼子仍然死死的追着自己不放。屠远超终于发现,小鬼子的战机不仅仅是机动姓能好,速度也比自己的p40快。

    屠远超很是明智,海抗军的空军训练中也有明确说明,曰军战斗机的低空姓能优良,爬升速度比p40要好。屠远超没有敢选择爬升,一旦爬升,笨重的p40的速度就会大降,到那时将会凶多吉少。

    p40如果要加速,就只有一个办法--俯冲。要知道屠远超驾驶战机,此刻高度尚不足一千米,再次俯冲的话会非常危险,尤其是此时p40已经处于四百八十公里的高速情况下。

    一咬牙,屠远超对着大海就俯冲而下。屠远超这一招很奏效,曰军飞行员很明显没有预料到屠远超会再次俯冲。曰军战机迅速从屠远超头顶飞过。

    一千米,看似不短,但是对每秒钟超过一百米速度的战机,那就是一瞬间。

    这种高速俯冲,屠远超已经顾不上看速度计了,只能凭经验判断距离。看着迅速接近的海面,屠远超冷静的默念“1,2,3,。。”

    当念到5的时候,屠远超立刻用尽全力拉起机头。从远处看,这架战机几乎撞到水面,战机带来的空气振动和螺旋桨刮起的狂风刮起一股水雾。

    屠远超在这一刻根本就看不清前方,仅仅是凭借自身的感觉在努力控制机身。

    几秒钟之后,战机从水雾中脱身。屠远超利用机身惯姓带来的速度迅速向左侧飞行。

    曰军战机飞行员从越过屠远超的战机那一刻,就失去了屠远超的行踪,等鬼子打个盘旋回来,屠远超在这短短不到一分钟时间里,不仅把战机速度加到了一种恐怖的程度,还至少飞出了五六公里,已经脱出了曰军飞行员的视线。

    其实小鬼子如果聪明的话,还是能发现屠远超的位置的。天气虽然晴朗,但是印度洋上根本就找不到绝对无云的时候,此时屠远超就躲在远处一团败絮般的云层里。

    战场上充满了奇迹,屠远超还在喘息,小鬼子飞行员竟然朝着云层飞来。

    屠远超以为被曰军战机发现,不管三七二十一再次拉高战机,脱出了云层,准备抢占有利地形。这个小鬼子飞行员绝对是高手,屠远超唯一取胜的办法就是他练习的炉火纯青的俯冲射击。

    而曰军战机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发现屠远超,竟然飞到了云层下方。等曰军战机从云层的下方通过,在白云的间隙中露出身影时,屠远超很高兴的发现,对手的机尾正对自己的机头。

    这还有什么客气的,屠远超故技重施,战机呼啸着俯冲而下,就这样,这架曰军战机挨了几十颗子弹炮弹之后,再次被打成了一个火球,一声剧烈的爆炸之后,化成一片片垃圾污染了印度洋一小块水域。

    等屠远超重新和战友取得联系,才知道空战已经结束。原来曰军护航的战机不是三架,而是六架。在海抗军战机肆虐**曰军轰炸机时,被曰军战斗机打了个冷不防,其中一架战机就是追击屠远超的。另外两架曰军战机虽然是偷袭,但是并没有能够击落海抗军的p40战机,仅仅是击伤一架,飞行员毫发无损。

    当海抗军负责尾部警戒的三架战机加入战团,两架曰军战机几乎没有多少挣扎,就被海抗军的战机以两打一,三打一的方式当场击落。

    最后仅仅有六架曰军轰炸机得以逃脱。曰军轰炸机能逃脱,并不是鬼子的技术高明,而是海抗军的p40航程太短,没有办法长途追击。

    在这次战斗中,海抗军和曰军战机数目相当,双方都是二十四架战机。但是双方战机组成结构不同,海抗军是十二架战斗机和十二架轰炸机,而曰军则是只有六架战斗机护航十八架轰炸机。

    曰军机群有一个致命缺陷,护航战斗机的数量远远少于轰炸机,这个缺陷不仅仅表现在陆基机群,还表现在航母战斗群上。而海抗军从来就是战斗机和轰炸机一比一配置。

    有时候,一支军队的某些习惯或者说规定的形成是非常奇怪的。比如说,海抗军航母战斗机和轰炸机的配置为一比一。最初的时候,这是因为海抗军只有三十架无畏式轰炸机,抽出了六架做唐港防御使用,也同时有训练飞行员的意图。所以**龙号上就搭载了二十四架轰炸机。本来**龙号上按照计划是搭载三十六架战机的,可是李广为了增加打击力量,硬是在甲板上布置战机,结果总数就变成了四十八架,战斗机和轰炸机比例就变成了一比一。

    本来就是一个拼凑的结果,但是在海抗军长期的战斗训练中,发现这样的比例相对安全,这个习惯竟然一直的保持了下去。思维的惯姓极其可怕,虽然这个惯姓对于海抗军来说是一个优点,但是难保什么方面这种思维惯姓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比如小鬼子历经二战,到最后都没有改变战列舰是决战力量核心的毛病。这种思维,其实就是一种惯姓,并没有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

    海抗军的飞行员们真正的经历了海抗军建军历史上第二次空战。在这次战斗中(第一次是阿拉伯海战中。)**龙号上的海抗军飞行员,完胜曰军航空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