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陆军的变化-《海上长城》
第(2/3)页
第三营,丛林营。以丛林作战,尤其是热带丛林作战为目标。营长苏青。
第四营,两栖营。以登陆作战和反登陆作战为主要目标。由参谋长程仲英兼任营长。
第五营,炮营。
第六营重炮营。
第七营,装甲营。营长秦湛。
计划很是宏伟,但是距离实现还有相当距离。其中丛林营实际上是苏青率领的海南游击队,在石像岛仅仅有一个新兵连支起了架构。
山地营也只有一个新兵连,准备从徐战的部队中调些老兵充实。
两栖营倒是五个连,但是暂时编制不齐。
架子都搭建起来了,但是真正称得上成军的只有第一野战营。营长鲍钢。
该营采取了五连制,下辖三个步兵连加一个营部连(也叫火力连,有三个专业排,一个指挥部)以及一个工兵辎重连,每个连两百五十多人,共计一千零三百人。
第一野战营的火力配置非常强大,不仅仅是比国内华军强大,而是比起德军都丝毫不差。
三个步兵连的连级火炮是一门仿曰制70mm步兵炮和一门37mm战防炮,加上迫击炮轻重机枪。
火力连中三个专业排拥有一个重机枪排(四挺重机枪),一个仿德制76mm步兵炮排(四门)一个装甲派(三辆英制玛蒂尔达一号坦克和一辆法制b1重型坦克)。
海抗军从欧洲战场上捡到的坦克不少,足足一百辆。不过玛蒂尔达坦克炮塔实在太小,火力仅仅是两挺水冷重机枪。李广没有对其做大改动,仅仅是把炮塔割开,稍微增加了一点艹作空间。而法国造的bi重型坦克,火力强大,但是问题在于双炮塔人员艹作极为复杂。搞笑的是,法国人的坦克,驾驶员还要兼职重机枪手,简直是过分的理想化了,根本没有考虑人机工程。李广对此也做了一点改进,摘除了三十七毫米副炮,只留下了75mm主炮。原来副炮的位置安装了重机枪。不仅使得坦克内的空间显得不那么拥挤,也使得驾驶员能够全心驾驶战车。在以后的战斗中,证实了李广的眼光,这款法国造坦克战斗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二战结束后很多军事家评论,德国对装甲武器的运用上最大的成就是把装甲集群集中使用,作为突击集群。而曰本和法国以及英国对于坦克的使用却是分散到各个部队,使得坦克仅仅作为一种步兵火力支援武器。李广不认为坦克作为步兵支援武器就是完全错误,世事没有绝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