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进步的海抗军-《海上长城》


    第(2/3)页

    许晴万对于迫击炮颇有研究,也是在战场上受伤,一只眼睛已经瞎掉,满脸伤痕,身上有六七道伤口。

    国内经济极差,这三个人那点微薄的抚恤金根本就无法保证一家人的生活,生活困顿。加上这些人和曰本鬼子已经是血海深仇,在徐战找上门邀请之后,毫不犹豫就答应来海抗军出力。

    现在李广手头的大炮不少,严重缺乏炮兵教官。为了照顾好这三个教官的生活,李广每个人都专门配了保姆。

    有了这三个人,海军陆战队的炮兵培训终于走上了正规。十多门152mm炮和六门122mm炮,立马被编制出了二十个炮组。

    海抗军不缺迫击炮,手头的迫击炮就有五六十门,李广知道,越是技术兵种培训越慢,直接就成立了六十个迫击炮炮组。

    对于高炮,海军中需求最大,也被组织了十个炮组,不过现在只能拨出一门高炮供他们练习。

    步兵炮暂时还未生产出来,李广也安排了五十个炮组。

    仅仅这一百多个炮组,就占用了一千多部队部队编制,除了这三个教官,李广安排了四个炮术不错的大排长担任部队的军事主官。

    这几个教官和大排长们对于训练热情立刻高涨起来,用程仲英的话说,李广现在有的重炮放到华军中足足的十分之一。他还不知道,皮卡号现在已经再次前往苏联,购置152mm加农炮了,顺便还有一条炮弹生产线。等这些大炮到位,可不仅仅是相当于华军的十分之一,有可能达到三分之一。当然152mm加农炮威力强大,但是运输困难,不一定有华军当家的几十门德制150榴弹炮好用。

    但是射程的强大,使用得当的话完全能弥补笨重的缺点。

    在这三个教官到达之后,李广肩上的胆子总算轻了一点,炮兵建设总算有一些眉目。

    对于海抗军的炮兵来说,有一个极大缺陷,运输能力薄弱。如果是在国内,小口径火炮和迫击炮有马匹可以托运,可是石像岛上别说马匹,连一头驴子也找不到。

    在李广的计划中,步兵炮以及迫击炮最适合的运输工具是美国的吉普车,可惜李广多番打探,才知道美国在二战中闯下了偌大名头的吉普车还没有出世。现在炮兵训练中,无论是步兵炮还是迫击炮全是依靠人力完成运转。六门122榴弹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装到坦克地盘上,也是依靠人力。只有152mm加农炮的运输是机械化的,使用了坦克地盘作为拖车。

    李广的调整使得海抗军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总计两千两百人的部队,八百海军编制,陆军一千四百。可是陆军的一千四百人中竟然有一千一百多炮兵和装甲兵。步兵仅仅两百多人。

    很明显步兵兵力严重不足,这只能寄希望于正在训练的新兵。

    海抗军军队方面最近有一个最大变化--海抗军总参谋部成立。

    不过这个参谋部足够奇怪。除了重炮教官程仲英是军人出身,其他人全部都是技术人员,没有一个上过军校。

    这要算是李广的首创,李广也知道这中间的问题多多,但是他也是无奈之举。别说合适的军官,连军官都没有,李广也只能继续纸上谈兵,而且把纸上谈兵发扬光大。

    李广找的这些参谋人员全是年轻人,而且都是技术人员出身。李广相信,军官是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文化基础好,都是大学毕业,有的还是工程师,学习军事应该也比较快。

    参谋部暂时总共十六个人,程仲英暂时主持工作,担任参谋长。这些年轻人有建筑专业,有地理专业,有电子专业,也有机械专业,通讯专业,航海专业,医学专业,化工专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