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神秘家族后裔-《玉帛金鼎》


    第(2/3)页

    老头子:“好,那么我们就来作个基本的推理。首先,文天祥爱好象棋,而且棋艺高超,这是个客观事实。在他罢官家居期间,每天以棋酒为乐,消闲解闷,理所当然,也没什么可指责的。但是,后来他做了丞相,位极人臣,又恰逢南宋末年,多事之秋,国家倾危,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玩弄象棋。更别说还要创制棋谱了。”

    在老头喘气之际,汤山接口:“文章尚且小道,壮夫不为。象棋游戏,壮夫就更不为了。”

    老头子接道:“可事实是,《玉帛金鼎》除了第一局是在家居期间完成的,后面几十局,都创作记录于他起兵抗元、戎马倥偬之际,甚至,在流离逃亡、身陷囹囫之时,他仍然抓紧时间摆弄象棋残局,直到他就义前夕,才真正完成《玉帛金鼎》所有四十局。是他真的对象棋相当痴迷,到了置家国之事于不顾的程度吗?从他的诗文,以及他后来的英勇就义行为看来,显然不是。那么,《玉帛金鼎》的产生,看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

    汤山点头:“如此一说,确实不太合常理。《玉帛金鼎》即便对象棋有贡献,但相对于他对家国的贡献,也是微不足道。像他这种以家国情怀作为自己生命源泉的人,应该不至于在国难当头,还有什么心情去为象棋发展作贡献。”

    老头子:“所以,《玉帛金鼎》不仅仅是一部棋谱。在文天祥眼中,它跟家国之事同等重要。”

    汤山:“很可惜,这些都止步于猜测。”

    老头子:“接下来说的,不是猜测。众所周知,文天祥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是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度过的,身份是蒙元的囚犯。当时元人佩服他的气节,一直在劝降,而他却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劝降的回应模糊不清,既不说降,也不说不降。当时南边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恶意批评文天祥摇摆不定,甚至还有人写文章要他殉节。其实,那些人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从后面的事实看来,文天祥的模糊不清,只不过在争取时间。”

    汤山:“你的意思是,文天祥争取时间在完成他的棋谱?”

    老头子:“没错。因为文天祥的态度模糊不清,使得蒙元误以为他或许会转变。因此,在等待答复的这段时间里,元人既不限制他摆弄象棋,也不干预他写诗作文。甚至,他还暗中通过一个家丁,跟女儿文柳娘通过书信。直到三年之后,文天祥完成棋谱,才正式向元人摊牌,拒不投降,慷慨就义。”

    汤山:“文天祥在大都三年不假,但要说他拖延这三年,是为了完成棋谱,史无明载,全是你的一面之词。”

    老头子却不理汤山的质疑,继续说:“文天祥的棋谱完成之后,连同那方陪伴他多年的砚台,都托付给了追随他的家丁。并向这位姓文的家丁详细交待后事:带着棋谱一直往南,到其家乡江西吉安去,找当年文天祥的弈友,走通棋谱上的残局,就能进入金鼎宫,里面的秘密,如果能够得到善用,或许可以改变宋元的历史。”

    汤山一时张口结舌,觉得自己在听一段玄幻故事。

    老头子却自顾自地说下去:“可惜的是,那位家丁历尽千辛潜回家乡,当年文天祥的弈友们,不是死亡便是逃散,一个都找不到,关键是,陆秀夫负帝跳海多时,南宋灭亡,元朝天下已定,无论所谓的‘金鼎宫’里有什么,想来也已无力回天了。事已至此,文姓家丁毫无办法,他自己不识字,更不懂象棋残局,如果自己留着《玉帛金鼎》全本,时间久了万一被元人发现,不但招来杀身之祸,更麻烦的是,蒙元朝庭里,难免也有象棋高手,万一解开棋局进入金鼎宫,岂不是更加如虎添翼?可要就此毁掉《玉帛金鼎》,又对不住文山先生的一番心血。”

    汤山还是说不出话。老头子换了口气继续讲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