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山中故人-《大宋燕王》


    第(2/3)页

    当然,杨丛义也不会让他们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毕竟他们是皇帝的宿卫军。

    在野外宿营两日后,杨丛义等人第三天便住进了禁卫军为他们新建的房屋,他们夫妇三人一人一间。

    除此之外,禁卫军还在附近另修两间小屋,用来生火做饭,堆放物资。

    而禁卫军自己,则在一里之外开建他们自己的宿营地,杨丛义不离开,他们就得在山上陪着,直到有新命令传来。

    他们一行人在山上住下了。

    半个月之后,一个道人忽然前来杨丛义清修之地拜访,那道人一见面便道破了他的身份。

    杨大人,一别多年,别来无恙!

    杨丛义定睛一看,来人似乎颇为熟悉,片刻之后马上想起此人来,当即笑道:张道长,十几年不见,你也没什么变化嘛。

    来人不是旁人,正是曾经随杨丛义出过海,又随他赴广南抗击李越的张柳道长。

    当年广南一别,就再无道长的消息,这些年可好?此地得见故人,杨丛义十分高兴。

    挺好的。当年从广南回到临安之后,得了些赏赐,便赶着回山了。后来又下山云游过两次,也去过临安,却是无缘再见杨大人。大人这些年可好?五寸黑须的张柳在杨丛义面前也很是兴奋。

    还好,还是跟之前一样,终日奔忙,危险不少经历,大难不曾有过,也算平安吧。杨丛义说完,马上问道:道长在哪家观祠?如何得知我在此地?

    张柳笑答:五龙观。

    哈哈哈......我早该想到了。杨丛义笑道:早知我进山了,道长是今日才闲下来吗?

    是啊,也是今日方才有空闲,观里出家人不少,除了修炼也是要吃饭的,都得种地,昨天才忙完。

    前几天出去,见山坳处有一大片地,是你们在种?

    不全是。前几年山下打仗,有不少人进山躲避,来到观里,五龙观要养活的人多了,就多开垦了一些地,这几年不打仗了,天下太平,很多人又下山了,之前开垦的地也不好就此荒废,谁知道什么再打仗呢。现在这些地,多数都给留在山里的百姓了,我们二三十人一年也吃不了多少粮,种不了那么多地。张柳解释道。

    如此说来,五龙观里的废墟是战火所致,不是普通走水?杨丛义心里马上就有了疑问。

    都是战火所致。小时候,五龙观里殿堂亭室很多,光房屋就两百多间,三四十年前,金人南下之后战火不断,邓州均州战火弥漫十几年,五龙观在这期间多次遭遇战火,修建的赶不上损毁的,最终都成了废墟,只剩最近十多年修建的这些房屋了。说到此处,张柳神情有些落寞。

    那还真是可惜了。

    战火确实会摧毁很多东西,但有些仗不说你说不打就可以不打的,也不是你不想发动就可以不发动的,天下大势滚滚而动,所有人都只能被裹挟着前行,杨丛义也不能例外。

    现在金人被赶回北方,邓州均州再无金人,天下天平了,是时候重修五龙观了。杨丛义说道。

    哪有那般容易。自唐代贞观年间,均州守姚简奉旨上山祷雨应验,之后姚简便奉皇帝旨意,在五龙峰建‘五龙祠’。后来在本朝真宗年间,真宗皇帝又赐下‘五龙灵应之观’之名。如此这般历经几百年,才逐渐鼎盛。几番战火几乎全毁,如今想重建谈何容易。几十年来,观中多历战乱,一无积财,二无香火,难啊!再说,修好之后,战火一起,还不是付之一炬,又何必浪费钱财人力,不修也罢。张柳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