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选才-《大宋燕王》


    第(2/3)页

    六百多考生参加省试,近两百人通过省试,进入殿试,如此高的通过率让未曾参加今年科举的学子们后悔不已,与此同时,不少落榜考生大受打击。

    当然本次省试也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替考,州试、省试身份不符的问题存在,查出来了企图蒙混过关的有二十余起,考场夹带、抄袭舞弊的,也有三十多起,无一例外,全部都被取消了资格,取消了成绩。

    通过这次省试,朝廷发现,江南、江北考生成绩差距很大,特别是淮河以北与江南的差距大的离谱。

    江南学子中通过礼部州试的五十名考生,全部通过省试,进入殿试,而淮河以北几百名考生中,只有三十一人通过省试。

    这些年来,淮河以北广大地区,文教之衰败,让人触目惊心,不忍直视。

    赵昚恨不得马上下令恢复汴京太学,恢复各州府官学,无奈朝廷缺钱,还不富裕,根本无力复兴文教。

    贡院放榜半个月后,冬月初一,两百名考生进入讲武殿,由皇帝赵昚亲自主持殿试。

    殿试之后的答卷同样糊名、誊抄阅卷。

    十天后,殿试阅卷结束,考生成绩确认,名次基本排定。

    不过前十名的名次还要皇帝亲自确定。

    五天后,皇帝召见礼部推荐的前十名考生入殿问策。

    又三天,最终殿试名次确定。

    冬月二十四,东华门外放榜。

    同时下诏,特此礼部奏名举人王桐以下一百八十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放榜当日,汴京城内锣鼓喧天,茶楼酒肆预定一空,亲友同学相互道喜,榜上有名者,从此便有机会走上仕途,更有机会位列执宰,如此喜事,他们自然要庆祝。

    考生庆祝、新科进士庆祝,汴京朝廷也在庆祝。

    赵昚当朝大肆嘉奖成功主持此次科举的礼部官员和宰相史浩,一次科举便为朝廷选拔出了一百八十名人才,有他们加入,何愁大宋不能复兴!

    说到兴起时,赵昚当场宣布明年再开一次科举,再为朝廷挑选一批人才!

    史浩和礼部官员听闻此话,忽然感觉头一沉。

    举办一次科举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巨大的,今年这次科举前前后后忙了近一年,不知从各部各司借调了多少人手,欠下了多少人情,要不是此次科举是宰相史浩亲自主持,他能从中协调,礼部上下官员就是全都累死,都办不成这次科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