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延拓-《永不下车》
第(2/3)页
但那样的世界,细细想来,却又分明毫无生机、机械充斥,简直不似人间,更没资格再被冠以“社会”、乃至“文明”之名。
所以那就将是人类文明的末日了吗,即便“那个人”依然存在,也终究是徒劳。
文明终将消亡,在方然,似不过是一段老生常谈。
但这一次,观察的角度迥异,方然却窥见了一丝更本质的东西。
剧变之后的世界,文明消亡,传统的社会形态则不一定就此绝迹,至少,掌控全产机的“那个人”可以制造出无数生化仿真人,充斥劫后余生的盖亚,那样的世界,至少从表面上,和眼前的时代又会有什么区别。
区别,自然是有的,在那样的一个模拟世界里,人文艺术,将彻底失去意义。
“人”与“仿真人”,或者说,“人”与“非人之机械”,本质上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外表能以假乱真,功能也不遑多让,甚至于人类所独有的智慧,在当今时代,也越来越被人工智能所模仿,甚至,在某些领域中越。
撇开人与机器之孰强孰弱,根本问题,是人与机械究竟有何本质的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人所特有的“人文艺术”、和随之而衍生的一切概念,都是机器所不具有的。
譬如审美,认定一件事物的美、或丑,这种判断,永远也不会在机器的世界中出现,对机器构成的世界而言,事物的属性,可以有一千种,一万种,却注定不会有一个属性是“美”或“丑”,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原因在于,人类的任何人文艺术概念,包括审美,本质上都是既往经验的拓展和延伸;
一种爱屋及乌般的,对生存和展并无助益的,拓展和延伸。
而机器,永远不会有无意义的行为。
这种观点,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执着于永生之路的男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在方然眼中,主宰世界的自然科学之规律才值得关注,至于人文艺术,他虽未曾深究,却很早就明白那只是一种文明的上层建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