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隘口御敌-《盗宋》
第(3/3)页
故此在他的命令下,前军的千夫长立即组织起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以刀盾手为前列,弓箭兵殿后掩护,立即大呼小叫的朝隘口冲了上来。
高怀远手持大弓,盯着下面的这些金兵,眉头微微皱起,将目光锁定在了为首的一个百夫长身上,他也看出了,这支金兵根本没拿自己这些人当成回事,基本上没有怎么准备,便发动了对隘口的攻击,既然如此,那就给他们个教训也好。
“稳住!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放箭,放近他们再说!”高怀远对一个个趴在他身边车子上的弩手们吩咐道。
这些劲弩都是刚从车上卸下来的家伙,既有需要用脚踏张的黑漆弩,也有靠臂力拉开的木弩,宋军因为骑兵缺乏,很重视弓弩的使用,所以弓弩在军中装备的数量非常多,而弩的制造也系统化标准化了,特别是供单兵使用的这种机弩,军中装备数量甚多,往往辎重队运送的物资之中,这种东西必定要占有一部分,以前高怀远想弄也弄不来,现在一下子就搞了二百张,正好当作他们御敌的利器使用。
一般的弓大致也就是七斗到九斗,靠的是人的臂力开弓拉开,对射艺要求很高,而且不能一直保持张开瞄准的姿态,所以对人的要求很高,宋朝人大多是农耕经济和商业为主,北宋的时候北方还重视民间习练射艺,大多地方组织的有民间的弓箭社,但是南宋之后,逐渐的连弓箭社这种民间组织也被废止,甚至连私人拥有弓箭都不合法了,所以民间的射艺高强之人可以说现在已经是凤毛麟角,高怀远手下的这些弓手之中,只有张庆手下的弓手还有他卧虎庄的弓手才算是相对合格的弓手,其余的那些乡兵们,射箭水平好的人几乎没几个。
而弩就不同了,首先弩靠的不是臂力张开,所以力量很强,即便是最弱的弩,也有一石七斗,高的可以有两石以上,据说有些地方所造的弩甚至可以达到五石以上,无论是射程还是穿透力都十分强悍,更重要的是这种东西,可以长时间瞄准,而且只要简单习练一下之后,任何人都可以操作使用,是宋军一直以来对付骑兵的一种利器,当初宋辽时代,辽军最怕的不是宋军身穿步人甲的重装步兵,而是宋军之中数量众多的弓弩,连金军灭北宋的时候,也对宋军集中使用的弩心惊胆战,金国名将金兀术都说过,宋军不足惧也,唯机弩犀利异常也!可见宋军的机弩确实厉害。
但是弩也有它致命的缺点,就是因为操作的问题,发射速率要比弓慢许多,平均的话,弓可以发射三支箭,弩能发射一次就不错了,故此也相对限制了弩在战斗中的使用,平原上从骑兵发动冲锋,到他们冲到阵前,弓手至多也就是能放三箭就不错了,但是弩最多也就是射一箭,便没有机会再重新装填了,所以在军队之中,弓弩往往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装备,来充分的发挥它们的长处。
今天的情况显然不比平原作战,首先高怀远他们占据了地形上的绝对优势,对手是从下往上仰攻,而且他们也不可能用骑兵冲锋,这样一来,便让他们有充分发挥火力的机会了,而且弓手放箭的话,必须要起身露出上半身发射,而使用弩的时候,却可以趴在车上瞄准发射,这样便大大减少了他们被金军弓箭手反击时候中箭的几率。
所以刚才高怀远才会立即将主意打到了这些随车押运的弩上面,一声令下,全部卸下了这些弩,挂上了弦之后,交给了手下使用。
这会儿等金兵开始准备进攻的时候,乡勇们都拿到了配发给他们的弩,上弦之后在车上爬了一排,后面还有专人给他们帮忙准备上弦,这样可以加快他们的发射速率,轮换的话,还可以持久战,至于他们的箭支就更不用说了,这一次他们运送的货物之中,至少有辆大车的各式箭支,其中点钢箭、三停箭、飞羽箭、铁骨箭样样都有,数量多达万余支之多,加上他们本身携带的箭支,足以让这支金军喝一壶了。
而且此地隘口不过只有数十米宽,被大车一堵之后,连他们自己的弓手能上车御敌的也不过区区只有一百人左右,虽然金兵数量超出他们十倍之多,但是真正能正面冲上来接战的金兵实际上也没有多少,这才是高怀远有信心在此和金军一战的原因。
眼看着金军开始发起了攻击,高怀远听着观察手的报数声“三百步、二百五十步、二百步、一百五十步、……”
当他听到观察手报出了一百步之后,立即扬起了上身,用力拉开了手中强弓,嗖的一声便首开战端,放箭之后大吼一声:“给我射!”
随着他第一箭的射出,下面那个带兵进攻的金军百夫长立即应声摔倒在了队列前面,被高怀远一箭射穿了右胸甲胄,眼看是凶多吉少了,金军立即大吃一惊,紧接着便有百余支弩箭飞蝗一般的从隘口的车辆上射了下来,顿时在金军队列之中腾起了一片血雾,中箭的金军纷纷发出了哀号之声,滚倒在了地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