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盐税-《帝皇分身系统》


    第(2/3)页

    “圣上,你可知,我朝在万历年间,一年的税收为两百一十万两,其中一半是来自于盐税。

    而到了近几年,盐税更是占据了本朝每年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二。

    但其实,微臣觉得本朝的盐税还是太低了。

    在宋朝,盐税甚至能占到一年税收的百分之八十。

    圣上,根据我大明的‘纲盐制’,朝廷给盐商发放盐纲引,盐商持着盐引按地区分为十个纲,每纲盐引为二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斤。

    朝廷每引盐得银六两六钱四分,按照正常来算,以万历年间的人口计算,朝廷每年的盐税收入,也应该有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

    但实际上,万历每年收上来的盐税,不过区区一百来万两。

    也就是说,朝廷从盐商身上抽的税,到了朝廷手里每斤盐合不到三文钱。

    而老臣派人调查了,盐税在市场上出售的盐价,却是三百文一斤。

    而且,本朝人口比万历年间更多,产出的盐更多,但盐税就增加寥寥,相当于朝廷从那些盐商手中,每年每斤盐收上来的税,也就两文钱。

    而根据老臣调查的史料,宋朝每斤盐是要抽税三十多文的。

    所以,老臣在新税法里面,重点对盐税进行了改革,加重了盐税比例。”

    孙承宗说完之后,便静静的站在下方,不再说话,他相信崇祯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了。

    朱勇这个时候,当然明白孙承宗的意思了。

    孙承宗这是在告诉他,整个大明最富裕的不是那些官员,那些官员们虽然贪墨腐败,但是相比起盐商们来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啊。

    朱勇此时心里同样不平静,按照孙承宗的算法,万历年间每年朝廷按说,应该从盐商手里抽税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

    而实际上,朝廷只能收上来不过一百来万两银子,只是一个零头啊,剩下的那一千多万两银子呢?

    而且,到了崇祯年间,相比起万历年间的六千万人口,人口至少翻了一倍,但盐税却只增加到两百万两银子。

    朱勇一想到,那些盐商对百姓每斤盐卖三百文,朝廷却只能收到区区两文钱的税,朱勇心里就不舒服。

    按照明朝的盐税,其实已经算是很低了,按照大明万历年间每年产出六亿斤盐,盐商售价每斤三百文来算。

    大明所有盐商每年的总销售额,大约在一亿八千两银子(这里一两银子合一千文),应该抽税一千三百万两,连盐商销售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而大明每年应收盐税,到手朝廷后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如此一算,朝廷每年实际只收到了百分之一不到的盐税啊!

    即便是,大明后期银子贬值,每两银子能兑换一千三四百文钱,可崇祯年间的人口也增加了,盐税只能更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