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柔拳-《反转修真时代》


    第(3/3)页

    然后重心渐渐移于左腿,左脚渐渐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身体渐渐左转。

    “轰!”

    随着转体动作,常乐右拳向前打出,虎口渐渐转朝上,左掌微里收,指尖斜向上前,附于右小臂里侧。

    他在连续进步时,速度均匀,上下相随,上身正直不歪斜,右脚前上一步时要比一般步型更开得阔一些。

    通过练习,常乐发现这套拳是以四两拨千斤为主的击打技法。

    此拳虽然没有其它拳术之刚猛,但也是从刚猛中柔化而来,并达到以柔克刚,用意不用力的柔化境界。

    其中要领有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缠绵不断、动中有静,身体正中,虚实分清、用意不用力。

    所谓用意不用力,不是不需要力,而是在强大的量力中,用意去促进、柔化、体会、感知,从而疏通了各部位肌能之间的衔接力和运转率,并具有灵动的劲。

    而在实际的演练中,常乐发现,在逐步加大实施力度,扩大动作幅度后,以脊背肌发放力,每个动作中,有出必有回,源头在丹田,才能从外力转化为内劲,以意化劲,才能为用意不用力,心意相通的境界。

    而所谓上下相随,下肢以上身体开展方向而随动,为上动而下随,其实上胸体本就是一个整体开展的面,同时是内能释放的盘,而下肢则是上体支撑的根。

    一般情况都是下肢托着上体走,但是在高级状态下,是以身带腰、舿及后脚步的前行。

    不过多数都以重心到位,再把后脚前跨,或者以身前推,利用惯性促进后脚的前跨合。

    而这里则有个问题,是股胯位肌能量力的衔接率和前动力不够,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