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初露端倪-《晋石》
第(2/3)页
后人皆都称颂魏晋风度,就连唐相房公在那时都疾呼:“仰盼魏晋风度在临。”
此时的风度其实就是人的真性情,不必介怀他人的感受,美酒,药,神韵,姿容在加上华丽好看的文章,就是名士显现的风流气度。
而这种风度因为玄学的兴盛更是把精髓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士子争相效仿,摒弃传统的人文道德,以华丽的辞藻,虚幻的思想,追求一种缥缈的人生境界,不过这种开放于任何朝代的先进思想确也造出无数的风流名士,因为没有过多的约束,思想便天马行空般地自由翱翔,把对人生,事物,风景,美色等架构出唯美的精神体现,脱离出现实,可悲又可敬。
“少爷,既然陆家的粮食已被烧掉,咱们坐镇这里,张,顾两家也是不敢出手,那么,朱家什么时候会有动作呢?”
谢钰扔掉桃形李核,吃完嘴中的果粒道:“五斗米道在南地很是盛行,这种信奉神,仙,鬼蛊惑百姓的伎俩让郁郁不得志的四大家族沉沦其中,自然是拼劲全力的支持他们的天师仙人,因为他们害怕,惶恐,只能借助这种道义寄托他们的精神,所以,现在我们只能等,等到他们下一次出击。”
谢巨听着这解释,挠着头道:“这神鬼之事让他们信的如此之深,难道就没有人劝阻吗?”
“呶~子卫就精通此道,不知道吓跑多少人,连我们差点都中了道道。”谢钰转头笑着说道。
赵子卫哈哈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也是,那日连属下都有些信了。”素来胆大的谢巨想到那日的事情,心中劲是尴尬,想必这孙恩也是没少弄那装神弄鬼之事,不然,这些人怎么会冒着杀头之罪私通反贼呢。
其实,这些人以鬼神的名义造反,实际上已经是难以忍受当朝的统治,孙恩没反前,也是望族,叔父聚众造反被司马道子所杀,把他流放到翁州(贵阳市),为了自保,不得不逃回海岛聚众,有些他叔父的手下以孙恩传承了孙泰秘术为名,拉帮结派,又得到四大家族的支持,第一次登岸时,更是得到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等八郡(今江苏、浙江境)人士响应,一时间声势浩大,无人能敌,各州府官员要么逃跑,要么被杀,连姑母谢道韫的夫君王凝之也被杀害,谢家也失去谢安侄子两名以及颇多的谢家子弟。
谢钰很清楚一种大环境背景下宗教迷信是如何蛊惑人的心灵,在生活无望,前途不明的时代里,人们想要得到活下去的希望,只能寄托在这种虚无缥缈的神幻境地里,这种毒瘤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存观,在跟着教首四处杀戮,慢慢地把人性之恶展露无疑,为害之大,令人发指。
就像孙恩掳掠二十多万八郡百姓逃入海岛时,竟对着教徒说:“婴累不能去者,囊簏盛婴儿投于水,而告之曰:‘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手段之残忍,让人不寒而栗。
前路任重而道远,谢钰仰头笑笑道:“好了,暂且放下这事,既然出来游玩,就当赏花,赏水,赏山兮,看,前方山花烂漫,定有好风景,走!”
七月的风景,正是艳丽之时,山中凉爽,虫飞鸟落,透亮的溪水淅淅沥沥静静地流淌,从断崖处飞跃,带来震耳欲聋的下坠声,那溅出的水花四飞,让周长不过数米的水潭幽幽静静,潭边巨石嶙峋,布满了青苔,蜻蜓一点,二点,三点,地飞速而过,让那水纹慢慢扩大,一直延伸到湿滑的岸边才消失不见。
青山匆匆,绿水幽幽,真是道不尽的风景,道不尽的舒适,谢钰流连其中,心旷神怡,手抚弄着一颗参天大树,看到身边的亲兵和谢巨对着那谭水眼中发绿,不由好笑道:“君戏水,少那迤逦,雄壮伟岸,尽显阳刚,喜之,就跃之。”
得到准许,十多个少年立刻脱去衣衫,尽情地在水中嬉戏,谢巨站立在旁道:“这些人跟着少爷,真是福分不浅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