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天人-《不聊斋》


    第(1/3)页

    陈家庄背靠有山,前面又有一条河流。河不大,半丈余宽,最深的地方不过五尺,缓缓流着。

    河岸两边,柳树垂荫,芳草萋萋,点缀些野花,有几分景致。

    不过有空来欣赏景色的,大概只有陈唐这样的人了,别的人来这里,不是放牧,就是打鱼,要不就是干活累了,一身汗,便脱个精光,跳进水里洗澡。

    陈唐背负双手,沿着河边慢慢走着。

    不得不慢,因为草地上经常这黑一坨,那堆一摊,不是牛粪,就是狗屎。

    这,就是农业社会呀!

    陈唐叹息一声,走了一百多米后,没有散心的心情了。这心,越散越忧郁,还是回去练功好。

    苏菱不在家,上山采摘野果去了。陈唐已经叫她多次,她就是不听。

    回到房内,陈唐拿起那画像,继续观摩,看有没有漏了什么。最后,他的目光凝聚在“天人之气”四个字上。

    对于“天人”的说法,陈唐耳熟能详,补全了,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天人合一”。

    这里的“天”,代表着宇宙自然;“人”就不用多说。

    当然,两者的具体涵义能够延伸开来,泛指很多事物。比如在儒家的经义里头,就把“天”解释为世间道德原则一类。

    如今虽然身在不同时空,但陈唐觉得,某些东西是一致的。按照画像上的说法,说得是可以养出“天人之气”来。

    “气”很容易理解,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在另一时空,假货泛滥的社会,“气功”一说可是大行其道。

    在此地,这个不太正常的世界,陈唐认定,必然存在“超自然”的事物和现象——他双手腕的邪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那么症结,便在于如何“养”出这气。

    想到这,陈唐突然明白为何叫《善养经》,而不是《天人经》了。敢情关窍重点,是个“养”字,而不是经义本身。

    如此引申开来,岂不是说所谓的“天人之气”,并非特指,而是泛指?

    陈唐觉得自己,有些当哲学家的潜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的确是读过不少关于逻辑辩论的书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