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向保安打听了一下,根据指示很快找到了蟋蟀贸易区。虽说已经过了今年的高峰期。但目前来看人气还算可以,看货的、试斗的、谈价的,人头攒动,每个店铺门口都不断进出着形形色色的顾客。 另外,据说现在饲养技术大为提高,使得蟋蟀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整个市场自然也受益匪浅。 来顺儿先是四处溜达,看货品,听人家侃价,了解了解市场行情。 大约逛了一个小时左右,他感觉差不多了,于是背着竹筐走近一家名为“德胜阁”的店铺。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因为这家店铺的规模瞧上去不小,二来是门前还挂着收购蟋蟀字样的牌子。 “陈先生,请慢走。”一位四十多岁、腆着个大肚子、长了一对儿金鱼眼的中年男子微笑着将两名客人送出门。 “邢老板,留步。”手中拿着两只蛐蛐罐的客人转头说道,随后离去。 看样子这位就是店老板了,来顺儿随着他进屋,四处环顾了一番。 店里的装修古色古香,墙上挂着字画,实木多宝阁、太师椅、陈列架摆放得错落有致,还有一张镶嵌大理石的八仙桌。 陈列架和柜台上摆着各种小玩意儿,除了各种材质、档次的蛐蛐罐及配套用品,还有玉石、鼻烟壶、小摆件等杂物,看来这家还经营旧货古玩之类。 “老板,你这儿收购蛐蛐吧。”来顺儿也不耽搁了,直接说明来意。 “哦,小老弟,你有什么货,拿来瞧瞧。”邢老板回应道。 同时上下打量了面前的小伙子几眼,面皮较黑,头发有点儿长,衣着朴素,还带着个竹筐,瞧模样应该是从乡下来的。这样的顾客他接待过不少,估计也就是粼江附近一带的村民,不会太远。 来顺儿答应了一声,然后放下竹筐,从里面取出一只长条小笼子,搁到柜台台面上。 邢老板不经意地拿过来一瞧,笼子里有五、六只大小色泽不等的蛐蛐,正在慢慢爬来爬去,看品种就是一些普通的金钱黄、茄皮紫、黑麻头之类,至于品相,从他专业的眼光来看,也很是一般。 “还有吗?”邢老板语气平淡地问。 “有。”来顺儿答应一声,又拿出两只小竹笼搁在对方面前。 邢老板用目光一扫,跟刚才那只差不多,没什么很好的品种。从头部、色泽、斗丝、眼、脸、牙几个部分观察,都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都是从哪儿拿的啊?”邢老板已经对此做出了评判,一批大路货色。 “牛甸乡那边。”来顺儿说了个自己知道的地方,那儿有山。 “牛甸啊,前些日子倒是来过几个。五块一只,全要了。”邢老板听到产地,心中更是确定。随即开出收购价格。 牛甸乡那地方的村民倒是有每年逮蛐蛐进城卖的传统,可惜从来没出产过什么名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