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嗵”“嗵”,两颗榴弹拖着“咝咝”的啸音便飞了出去。 周让自然看不到那榴弹爆炸的效果,可是她也不用看,因为之前她就已经试射过了。 在实战中,使用掷弹筒更多的时候靠的还是经验。 因为掷弹筒不象迫击迫,那是连一个瞄具都没有的。 想把掷弹筒打准,需要两个参数,一个是与目标的直线距离,另外一个则是高程。 前者很好理解,而后者真的是不大好测。 假如一名射手测到了与目标的水平距离是一百米,可是如果目标所在位置比你的位置高了二十米,那么射手不掌握高程能命中目标吗? 显然那是不大可能的! 不掌握高和,你发射出去的榴弹会打在目标的下方,而敌人则是在那个高达二十米的山石或者土坡上。 如此一来你打出去榴弹的效果肯定没有预计的效果好的。 所以要是前方目标比发射手的在位置高,那就需要调整掷弹筒的发射角度了。 周让为什么要事先就试射,这自然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并不是用掷弹筒的高手。 她很庆幸自己试射时日军并没有前脚跟后脚的追上来! 周让在发射榴弹之前所做的工作除了试射,还有就是必须要把日军顶一下。 如果阻击一下,那么日军可能就从山上直接追击下来了。 这个就更好理解好,用杀伤半径也就是十多米的榴弹去炸一个巴掌大上面挤满了敌人的地方那是什么效果? 反之如果敌人散开了已是如同在山坡上吃草的群羊,那么发射一颗榴弹的效果都不会赶上一发子弹。 榴弹也好炮弹也罢那是讲究“群伤”的。 周让在发射榴弹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真的没有浪费,而实际效果如何也马上得到验证了。 冲上山头的日军在周让他们先前的阻击下已是被象憋一条溪里的水给憋在山头了,于是那两颗榴弹便准确的落在了山头上日军的中间! “轰、”“轰”两声里,榴弹爆炸便如同在那山顶上两朵绽放的花朵,而它们向四周飞射出去的弹片那便是死亡的花瓣! 那些直接就在爆炸中心的日军士兵就不说了,那横飞的弹片却是又击倒周围的日军。 日军真的没有搞明白为什么这两颗榴弹来的毫无征兆,哪怕抗日游击队试射一下给他们个提醒也是好的啊! 可是,没有! 由于吉住奈良的死亡,追击的日军到底是耽搁了时间。 他们也有人注意到当时小山这面传来了隐陷的爆炸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