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我看这大清国,长不了-《残明》


    第(2/3)页

    满人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环境恶劣,生存不易,为了生活一个个都像饿狼猛虎一样凶狠,但是这一代八旗子弟自打记事的时候,满清就已经崛起,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后来又跟着父母来到北京城,过上了从未想到的富贵日子,一转眼十年过去了,老一代的八旗兵死伤退役,这一代的八旗子弟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纪,正好接替入伍,可是他们就像动物园里长大的狼和老虎,虽然还是猛兽的基因,却已经不会捕猎了。

    十年一代人,这一代的八旗子弟,已经废了!

    “纵然这些新兵不中用,谭泰此次出征,手下也有不少宿将老兵的,怎么会如此不堪?”吴三桂的部将中很多都和八旗兵打过仗,当年的积威之下,还是不敢相信天下无敌的八旗兵已经变成了一支鱼腩部队。

    吴三桂摇摇头,答道:“老兵打的败仗多了,就会变成一群老兵油子,还不如新兵,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几次败在楚军手下,老一代的八旗子弟,也已经废了!

    吴三桂很是后悔,早知道现在这个结果,当初就不该投降满清,他当年要实力有实力,要名望有名望,如果退到南方坚持抵抗,现在也许就没汪克凡什么事了,可惜啊,多少前辈英雄折戟沉沙,最后却被这个后生小子成了气候。

    吴三桂突然发现,自己对汪克凡充满了羡慕和妒忌,此子出身平平,却在乱世中抓住机会,乘势而起,俨然已是三分天下居其一的一时枭雄,早晚更会坐上皇帝宝座,这可太让人眼红了!自己的起点远比汪克凡更高,又不惜出卖祖宗当了汉奸,现在才混上一个平西王,藩国到底在哪里还八字没一撇,处处要看清廷的脸色行事,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圣旨让本王出兵南下,好,那咱们就南下,不过你们几个都记住了,八旗兵靠不住,时刻得多留个心眼。”吴三桂考虑一番,决定向凤阳府进兵,那里是焦琏的北伐第三军,名义上是一个军,其实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另外还有金声桓派来的一万人马,总的来说实力不强,年前好不容易攻克泗州,又在凤阳城下几次受挫。

    拿焦琏的北伐第三军开刀,既可以对清庭有个交代,又可以避开楚军的主力,动用的兵力不用太多,只派张勇、赵良栋等“河西四将”的老秦军出战就可以,吴三桂的嫡系部队远远的跟在后面,一旦发现苗头不对,随时可以缩回徐州。

    “朝廷命我军反攻江淮,现在只向凤阳派去一支偏师,恐怕说不过去啊。”夏国相表示担心。

    “怕什么?谭泰都敢杀良冒功,我军主动进攻,为凤阳解围还有错了?放心吧,多尔衮若是问起来,自有本王向他解释。”吴三桂胸有成竹,论起推诿避战的本事,关宁铁骑敢认第二,天下就没人敢认第一,以当年吴大总兵的丰富经验,随便找个理由,就能让多尔衮哑口无言。

    果然不出所料,吴三桂的奏折送到北京,多尔衮很痛快的就批准了他的作战计划,圣旨回到徐州,对吴三桂没有任何指责,还多有劝勉和鼓励。吴三桂到底打的什么鬼主意,多尔衮其实一眼就看透了,可是八旗兵到底烂成什么样子,他比吴三桂更清楚,没有足够的实力,就没有底气说硬话,只能哄着骗着让吴三桂卖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