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无法理解-《残明》
第(2/3)页
京良微笑摇头:“整个六十里之内,就这一道防线。”
“不可能吧?如此布防岂不是太过托大。若被清军攻破,立刻就会全线崩溃。”焦琏转过身,指着后方视线内的一座道:“那里就修有沟垒军旗。应当就是贵军的第二道防线吧,不过,这前后两道防线距离太近。很是不妥……”
“焦将军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整个六十里的区间内都是一道完整的防线。”那军官伸手比划着:“从这里到延陵镇都属于一道防线,这叫大纵深防御。不怕敌军单点突破,也不怕他们迂回穿插。至于后面的一五三高地,只是二线阵地的一处主阵地,不是第二道防线。”
“什么叫一五三……高地?”焦琏等人听得头晕,一起发问。
“是无名高地的编号,从这里到延陵镇的防御区间内共有二十一座山峰,大小无名高地二百九十八个,不编号的话肯定会搞混,我这里有一份地图,诸位一看就明白了。”京良拿出一份地图,铺在一块石头上,指着周围的山岭高地和地图对照讲解:“这座小山原来叫阳头岗,但是现在已经统一编号,我们称它为一七七高地,一七七高地下面还有三个小型的无名高地,分别叫二六二高地、二七八高地、二一九高地,是一七七高地的前沿阵地,右边侧翼的那个叫三六二高地……”
京良用词古怪,焦琏和众将连猜带蒙的,大致理解他的意思,但是组合成一句话后,又让人听不懂了。这份地图上画着一个一个不规则的圆圈,每个圆圈中间写着编号,代表一座小山或者无名高地。
“这样区分确实清楚了许多,但都是些无名山岭,楚军要来何用?军寨都应当道而设,在山顶挖沟筑垒岂不成了失街亭的马谡……”一名军将刚刚说到一半,一七七高地上腾起一片火光和白烟,随着隆隆的炮声响彻山谷,一颗颗石弹高高飞上天空,朝着山下的清军劈头盖脸地砸了下去。
在冷兵器战争时期,无名高地和小山没有战略价值,在山顶筑寨的马谡贻笑千古,一般不会有人争夺这些无名高地和小山,也就没人白费力气给它们标号。但是楚军用臼炮和燧发枪把清军拖进这种攻山头,抢高地的争夺战,连着几天下来,因为无法区分这些没有明显标识的无名高地和小山,已经给清军的指挥作战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楚军的作战部署是这样的:“我命令,未时三刻,我军兵分两路,对一七七高地发起反攻,以夺回阵地。x营x哨从三六四高地出发,迂回三六二高地右侧,从东南方向对一七七高地发起进攻。x营x哨从一五三高地出发,先行夺取二七八高地、二七九高地,然后从西南方向对一七七高地发起进攻……”
楚军自从进驻这片阵地后,在修筑防御工事的时候,全体官兵就把这些代号熟记在心,只要命令下达,就能准确无误的执行。
清军的作战部署是这样的:“传我的将令,未时三刻,我军兵分两路,对‘那座’小山发起反攻。x营x哨从‘这座’山包出发,迂回到‘这座’山包右侧,从东南方向对‘那座’小山发起进攻。x营x哨从‘那座’山包出发,先夺取‘那座’和‘那座’山包……怎么,都没记住吗?来,我再给你们指一遍……”
没有统一的编号,就无法保证命令传递的正确性,清军几次闹出南辕北辙的误会,不但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还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以前打仗的时候,清军也曾经碰到过攻山夺寨的情况,但那些山峰多少都有个名字,不像现在每座无名高地都要拼死争夺,而且宁镇山区里到处都是丘陵低山,这些无名高地动辄就是七八个,十来个挨在一起,一座大一点的小山周围,往往都被这些无名高地包围着,一个个外表还非常相似,不加编号根本无法区分。
靠东南西北,左右方位来区分?那也得有个参照物呀。什么叫“右手第二座山包”?从哪座山包开始数才是第二座!什么叫“东南方向的第三个山包”?山沟里辨别方向并没有那么简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