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幽州不出兵(中)-《沧海纪》


    第(2/3)页

    山中的猴子,算是幽州军对蜀地敌人的一种蔑称,就好像蜀国战士也称他们幽州军为干臭的羊粪球一样。

    曹焱摇了摇头,语气沉稳地道:“非也,只是孩儿有一事不明,今日特来请教义父。”

    老人轻轻一抖,站起身来,虽然心中早就已经知道对方会问些什么,可还是问道:“说吧,什么事。”

    曹焱也从地上站起身,然后再度抱拳道:“义父,对面蜀军虽有五十万,可不过是一帮土鸡瓦狗,触之即溃,平日里他们躲在山中跟我们打打游击,倒确实是麻烦,可现在他们竟然胆敢动用大军压境,岂非送死么?如此大的一份功劳已经摆到了我们嘴边,岂有不吞之理?孩儿今日,特来请求义父允我十万精骑,我必取敌军大将首级献与义父!”

    这就是自信,我曹焱领兵,就算拿十万打你五十万又如何?照样可以打得你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然而让他未曾想到的是,对面的老人听了他的提议之后,却是异常严肃地朝着他道:“不可,决不能冒险,焱儿,你岂知燕州的战事?”

    曹焱听得一愣,转瞬间便反应了过来,惊讶道:“燕州也出事了?”

    瞬间,他便恍然大悟,当即道:“我懂了,蜀,卫,晋,三国必定是一同出兵了,我就说这帮猴崽子哪儿来的这么大胆子敢来侵犯我幽州边境,原来如此!”

    这便是顶级的军事天才,他曹焱,是一个将一张南地地图翻来覆去地看,最后把各地详细情况都烂熟于心的人,是天天秉烛在沙盘之上来回推演战争发展和未来走向,乃至于彻夜不眠的人,罗惊云不过是间接地提了一句话,他便反应过来,在瞬息之间,就已经将现在正在发生的局势给猜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燕州有熊罴与沥血两军镇守,实力不在我们幽州之下,在短时间内,虽不至于迅速地击溃敌方主力,可也总不至于这么快就落败了吧,毕竟朝廷在燕州边防上,可是下了大力气的,嗯,这么说来,我们这边当加快速度,尽快剿灭蜀军,前往支援才对,迟则生变啊!”

    老人神色复杂地看着这位自己亲手培养,年纪轻轻便已经有了如此卓越的军事才能的青年,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有些疲倦地道:“唉,事情哪儿有这么简单,算了,还是给你自己看吧。”

    说着,他俯身将桌上的一卷羊皮纸卷起丢了过去,这是一份最新到达这边的紧急军情,上面详细地记载了燕州战事的具体情况,虽然上面所记载的事,是是数日前便已经在燕州发生过的事情了。

    曹焱伸手将其接住,立即展开阅读,越读,他的眉头便皱的越紧,脸上的表情便越是震惊。

    “什么?坎蒙安竟然只撑了两个时辰便彻底陷落了,而居庸关竟然只坚持了两个半时辰?”

    他对地图的研究非常之深,旁边燕州两个主要关卡的防御能力,更是心里有数,现在突然得知,这两座雄关竟然被对方以如此快的速度破开,让他不由得心生震撼。

    毕竟同样的事让他来做,他曹焱自认可做不到这么快。

    “卫国谢厚胤,晋国薛弼?”曹焱扬起头,眼露熊熊战意,似乎这些名字的主人就在眼前,“薛弼是老将了,几十年前便已经崭露头角,只是后来突然犯了大错,被晋国雪藏,未曾想到,他竟然还有领兵的一日,不过到底是老了,不足为虑,唯有这谢厚胤,年纪轻轻,竟然就有如此本事,哪怕坎蒙安刚换了守将,还远未磨合好,可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快啊!”

    说到这,他突然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朝着老人抱拳道:“义父神勇,尤在壮年,何止胜过薛弼百倍,孩儿刚才失言了,还请义父责罚!”

    老人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轻轻地摆摆手道:“这有什么好罚的,你说的没错,这世界本来就是年轻人的,老了就要承认,可不能光占着茅坑不拉屎,晋国那边若是光那薛弼老儿一人,的确不足为虑,这是实话。”

    曹焱虽然表情冷冽,可浑身上下,战意勃发,已经是跃跃欲试,他再度朗声道:“义父,既然如此,那我们更该早日出击,灭尽蜀军精锐之后,尽快前往驰援燕州才对,为何一直在此等待而不作为呢,我可是真想与这谢厚胤交手一战啊!”

    老人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地道:“燕州的事,燕州那边自己会解决,燕州若是解决不了,也有朝廷来解决,这些不是我们幽州军该着急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固守,将这五十万蜀军拖在这里,防止他们驰援燕州那边的卫晋联军即可。”

    曹焱听得都瞪大了眼睛,因为他根本不相信这是自己义父能说出来的话。

    且不说其他的,这蜀军怎么跑去驰援?

    来回几千里路,只怕等他们这帮人走到,连黄花菜都凉了,更何况对方一旦战线拉得过长,又没有足够的力量随行保护的话,那完全就是自杀啊!

    这边可都是一帮骑兵啊,无论是直接前往斩断敌方的补给线,还是奔袭后方杀往蜀国腹地,逼迫对方回返,都是可行的选择,他们玉阳军怎么可能固守?

    固守那是跑不快的步兵们才会做的事,他们这边可都是骑兵啊,放弃机动性固守?

    他不觉得这是一个在玉阳军里待了一辈子的老人会说出来的话,更何况他这一身本事,大半都是老人教的,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再说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要不怎么说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个说法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