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朝会结束-《沧海纪》


    第(3/3)页

    许仕杰面色一变,一想到大将军府发来的密函,还待再说些什么,龙椅上的顾懿突然摆摆手道:“好了,此事就到此为止了,招安罗刹族的诏书由你们中书省来草拟,再另封河东郡王为特使,招安罗刹族,一切事物,只要河东郡王找朝廷要的,都发给他!”

    中书省是什么地方?

    那本就是顾苍的亲外公,苏皇后父亲苏孺文的保留地,整个中书省上下,几乎全都是老人的门生旧吏,既然顾苍都已经发话了,那明显是要支持五皇子的,他们这时候哪里会犹豫,不再给许仕杰申辩的机会,赶紧就站了出来,一边行礼,一边高声地答应了下来。

    许仕杰见状,亦是十分无奈,嘴巴张了又张,在对上皇上意味深长的眼神之后,最后还是低下了头,没敢再说什么。

    既然皇帝都已经退后一步了,他一个做臣子的,难道还要再咄咄逼人不成?更何况这个眼神,意思都已经很明显了,而他呢,对他恩重如山的老将军都已经死了好几年了,他来京城也已经有十余年了,这些年为许家,不说劳心劳力,仁至义尽吧,总之该还的恩,也还的差不多了,现在没必要为了许家,把自己都栽进去吧。

    他已经官居二品了,要他冒着得罪皇上的风险再去争辩,他可不愿意。

    “好了。”龙椅上的顾懿猛地一拍扶手,朗声道,“还有一事,朕欲打通数条运河,串联全国,不过考虑到这运河之事,耗资巨大,需要的人力物力,无可衡量,而且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了减少朝廷和百姓的负担,朕思虑再三之后决定,先抽调民夫凿通从江州到京城的这一条线路,以原本前朝就有的航道为基础,再行扩建,想来应当不难,只是思来想去,无可以做监工之人,不知哪位爱卿,愿意出来为朕分忧啊。”

    这件事一说,底下的人都十分默契的没有出声,毕竟大家都明白,这件事早在年前就已经在内阁商量好了的,现在再这么问,也就只是走个形式而已,哪个愣头青会在这时候冒头。

    更何况做监工这种事,本来就是费力不讨好,上下都要找你要交代,属于最难做的那种苦差,如果不是陛下钦点,他们巴不得不落到自己头上。

    果不其然,就只有顾海站了出来,满脸苦涩,有气无力地拱手道:“儿臣顾海,愿为父皇分忧。”

    他一站出来,底下的江州党中人,全都面露无奈之色。

    朝廷打压江州出身的读书人已经很多年了,他们这些世家出身的,都坐不到要职,礼部虽然看似地位最高,而且礼部尚书一般来说之后的仕途会非常坦荡,很容易就可以接三省长官的班,可就实际权责而言,甚至都比不得兵部和刑部,更别说六部之首的吏部了,说白了,就是个地位很高,而且发展势头很好,但权力极轻的闲散衙门,这时候他们也无法出言反对,毕竟这件事,早在年前便已经为各方势力所默认了。

    他们明白,皇上这是要拿江州人对付江州人,以此扫平运河建设途中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宜,毕竟主管人乃是四皇子,要是办事不利,是老四的责任,江州人没办法不帮他,可要是真的弄好了,好处又都会落在提出此事的太子身上,稍加运作,四皇子便只能分得一点点名声和苦劳,故而顾海才会哭丧着一张脸,因为这确实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

    况且要做这监工,后面两年估计都回不了京城了,到时候,自己又拿什么跟老二老三争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