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否则的话,一九六七年,香江也不会爆发那场局势大动荡了。 这个社会弊端,要是追究起责任来,就怪港府施政上的种种不足,而解决方法,只有改革一条路。 可问题在于,以港督戴麟趾为首的施政者,都属于典型的旧殖民地官僚,施政态度保守。 何为保守? 这个形容词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 说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现阶段已经把福利社会建设得有模有样了;相比之下,英国的旧殖民地官僚们,有动力在香江也如此施政么? 结果不言自明! 遍布香江的木屋区,就是最好的无声答案。 反正,繁荣需要燃料和花肥,你们又不是我们的真正子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不错了;如果不满意,那就努力个人奋斗、创造财富神话嘛。 民生问题,加上贪污成风等等弊端,香江社会现在形容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不为过。民怨积累之下,搞不好又会出现一九六七年那种局势动荡。 显而易见,对香江居高临下、纵览全局的英国,心里明镜一样,而下一任港督难产,恰恰是最好的佐证。 可笑的是,好多人还按照惯性思维,各种巴结自己心目中的热门人选——署任港督一职的辅政司骆乐民。 事实上,骆乐民已经,以及还在暴露出来,旧殖民地官僚的种种问题。 举一个例子,去年,也就是一九七零年,港府成立了一个薪俸调查委员会,负责检讨公务员薪级架构和薪俸制度。 骆乐民的施政举措,简单来讲就是,拿教师和护士开刀,减薪没商量! 如此一来,反弹是必然的,骆乐民在很多香江民众心里,俨然名声臭大街了。 在分析完了,英国应该是想遴选一位“新式”港督后,高弦又指出,随着米国总统尼克松明年访华,香江的周边国际环境,也将会随之发生剧烈变化,进而会非常考验下一任港督的能力。 高弦的这篇专栏文章一出,《明报晚报》的当日销量暴涨,数次加印,自不必说,其包年订阅数同样陡增,并且电话不断打进明报报社,询问高弦的下一篇专栏文章,何时出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