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回:凯旋归来-《三国英雄谱》


    第(2/3)页

    “嗯,姐姐放心,宁儿…一定好好的”。张宁一边啜泣,一边点着头说道。

    “嗯,姐姐放心,姐姐知道,宁儿最坚强了。外面风大,走,我们到屋里说话”。玉儿一边说着,一边搀着张宁进到府里。

    后面高云和莎琳娜也劝住张虏,一起步入府门。

    功夫不大,张飞、高顺听说高云回来了,也一起赶来向高云复命。稍后,廖化、牛雄、马志也陆续到达。约近傍晚时分,关羽、李典、周泰、周仓四将各自安顿好本部人马,又跟孙斌交割完钱粮辎重,连同孙斌一起也都来到高府向高云复命。

    高云见人都到齐了,命府下摆上宴席,跟众人边吃边聊。

    这一战“虎威军”折损甚微,唯一的战后问题就是这近两万战俘如何安顿,高云虽然早有安排,但还是想听听众人的意见,于是说道:“涿郡一役我军大获全胜,斩敌两万、俘敌两万,而我‘虎威军’无一人阵亡,这都是我军将士上下齐心,奋勇作战的结果,此一战足以让我‘虎威军’威名响彻天下。而如今这近两万战俘却不容易安排,众家兄弟可有良策?”

    “嗨!大哥不必烦恼,让他们都跟着俺老张上阵杀敌便是”。张飞第一站起来发言。

    跟着李典也站了起来,对高云拱手说道:“主公,末将以为三将军所言不差,这些囚徒已经历经战阵洗礼,整训起来必然容易。若将这支人马悉数纳入我‘虎威军’,再加以整练,定可让我军战力倍增”。

    “对,三将军说的是”,“李典将军说的有理”,众将也都随声赞同,唯独关羽和孙斌没有说话。

    高云点点头,示意众将军落座,转而问关羽道:“云长,你以为如何?”

    关羽略一沉思,随即说道:“大哥,小弟以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黄巾军人数虽众,然良莠不齐。以小弟日间所见,其中多有老兵弱卒,此等人纵然再多也于战无补,若一并纳入我军,恐不相宜,望大哥三思”。

    “嗯”,高云点点头,说道:“云长所言,颇有道理。众兄弟请安坐,听我一言。我等要成大业,必须要长谋远略。《管子》有云‘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而如今天下大乱,战祸连连,中原人口剧减,致使商不经货、田不产米,百业与日俱废。战俘中那些羸弱病老或胆小怯战之人,若强行将其驱逐上阵,必然不是未战先退、便是枉死阵前。不但与战无补,反而有伤三军士气。但是如果让这些人返耕归田,却可以产粮产米。一来能让更多百姓少受饥寒之苦、二来可以为我大军补充钱粮。有这样的便利,我等又何乐而不为呢?故而我以为,我‘虎威军’扩充战力必须优中选优,不但要精壮勇猛之士,而且要自愿参军。其余战俘便让其各归本业,也不违了我等兄弟造福黎民的本意。众家兄弟以为如何?”

    高云这一番论述,把众将听的连连点头,无不叫好。

    唯独孙斌微微摇了摇头,站起来对高云说道:“主公,此法虽好,只恐有些违碍啊”。

    “噢?有何不妥?辅仁先生请说来听听”。

    “回主公,主公这样安排虽然是两全之策,但若私下释放黄巾战俘,却违了朝廷律条。若追查下来,为祸不浅呐”。

    “呵呵,辅仁先生多虑了,朝廷律条我岂能不知。我并不是要放他们还乡,而是在本县境内就地安置。如今乱世之秋,朝廷必不会详查”。

    听了高云这番话,孙斌又摇了摇头,说道:“主公此法亦有不妥之处,依照主公方才所言,要从战俘中优中选优,收编入伍。如此一来剩余战俘少说也要占十之六七,县内已无闲田,若要让如此多的人口各归本业,只能让他们自行开垦周边荒地。然而新垦荒地须一年耕种才见收成,如今天下大乱,黄巾贼寇随时可能来袭,届时所垦荒地必然又归于废止,只恐劳而无功,请主公详虑”。

    “呵呵”,高云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辅仁先生果然见识深远,如此居安思危,实属难能可贵。不过先生此番担心却大可不必。如今河内一代的黄巾贼寇都聚集于曲阳、苍亭两地,与官军主力交战,无暇旁顾。而颍川一带的波才与张曼成两支贼寇主力则被朱儁和皇甫嵩牵制,更无北上之力。所以涿郡可保无虞,辅仁先生尽管放心安排”。

    这些话把孙斌听的一愣,似乎很诧异高云怎么会对天下大势分析的这么清楚。回过神来赶紧拱手说道:“主公机深谋远,孙斌遥不能及。请主公放心,孙斌定然悉心筹措,仔细安排”。

    就连孙斌这样老成持重的人都如此吃惊,其他众将的反应可想而知了。自从黄巾起义爆发以来,高云除了带兵增援涿县之外,就再也没离开过逎县半步。关羽等众人怎么也想不出高云是如何能对全局的战争状况了解这么透彻的。无形之中对高云的敬畏又多了几分。

    其实,高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也并不是仅仅依靠史料里的记载,而是通过流亡的难民详细打听各地状况之后做出的分析。正因为有这样确凿的把握,高云才敢做这样的安排。

    这次从战俘中挑选士兵的任务高云没让高顺去做,而是交给了关羽。因为高顺太精于练兵,在他眼里几乎没有训练不好的战士。而关羽则不同,他对于兵卒的要求近乎于苛刻,所以让关羽去挑选更能达到高云优中选优的目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