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医典-《开海》


    第(2/3)页

    不信的是什么呢?万历知道,他们说的张阁老不信,是说不信徐阶家里只剩良田两万亩。

    徐阶临死前给朝廷上了一副手本,把良田两万亩以松江讲文院的名义,请万历皇帝掌管。

    张居正其实就是为这事去松江的,他其实是想去提醒徐阶,坊间传闻徐氏有田二十四万、四五十万亩良田,你就给皇帝捐两万亩,皇帝如今为收回田产,连山西的藩王都发到印度去了,等你不在人世,不得给子孙留条后路?

    他是苦口婆心,府上已有万贯家财,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还攥着这些个田产做什么?把田全捐给皇帝,皇帝如今正年轻,只要后人不作奸犯科,至少还能保徐氏三十年太平富贵。

    徐阶也冤呀,他拢共就田产三万亩种植桑棉,老徐家的主要收入是松江府与京师的纺织品生意,海瑞任应天知府过来把他这阁老噼啪一顿吵,他就已经散出去田产一万亩,就剩了两万亩田地,盖了个文官大学,末了还全送皇帝了,你这会儿让我个半死的人拿田出来,我怎么拿?

    问题就在这儿了,张居正是好心好意,他很确定坊间传闻有很大一部分是真的。

    徐阶也是诚心实意,他死之后皇帝肯定要算账这么浅显的事谁都能看出来,他说的也是真的。

    问题出在哪儿呢?

    出在权力呀。

    权力是个奇怪的东西。

    徐阶斗倒严嵩位居首辅之后,他名下田产确实多到自己都数不出来,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田,谁的田都可能是他的。

    这叫寄田,也叫投献。

    明朝的官员有部分优免税额,比方说京官一品三十石,大量寄田显然是违法的,但这涉及到权力这个怪东西。

    徐阶当首辅时,谁敢查?哪个不开眼的敢去收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