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正在这个时候,老内侍挑来一担食盒,在长案上摆好酒肉并酒具食具,躬身道:“陛下请——” 胡亥伸手一指,笑道:“国尉,左相,廷尉,典客,请入座。” “好!”点头一声,尉缭三人入座。 主位之上,胡亥举爵笑,道:“国尉,你在大秦帝国危如累卵之际,挺身而出。放弃归隐,再一次介入这浩荡乱世。” “朕,无以为敬,只有辛烈秦酒。来,先干一爵!” 尉缭笑着举爵:“陛下与老臣初至咸阳时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恭贺陛下,干——” “干——”与此同时,顿弱三人一一举爵。众人举爵,一饮而尽。 …… 搁下酒爵,胡亥微微一笑:“敢问国尉,初见之时胡亥若何?” “穷途末路,一如当时大秦帝国。”尉缭哈哈大笑一声。 “那今日朕又若何?” 直视着胡亥,尉缭一字一顿,道:“一如当初秦军,激越锋锐。” 胡亥大笑:“有国尉挺身而出,大秦可救。典客再临,左相归位,廷尉执法,大秦帝国重臣一一归来。” “朕也该如当下大秦帝国,有新生之势!” …… 尉缭撂下酒爵,喟然长叹:“陛下英明神武,何愁大业不成。然则,千秋大业,必得盖世之才辅佐,方有旷古烁今的功业。” “今老臣,典客皆已年迈。今求贤令颁布三月,犹如泥牛入海。陛下当思谋良策,以解眼下困局!” 闻言,胡亥有些惊讶,随及沉默。他没有想到尉缭一介兵家,居然将问题看的如此透彻。 一想到这里,胡亥突然大笑:“有道是水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再等一月,若尚未有士子入秦,朕便思谋后路!” 说到这里,胡亥眼底有无尽锋锐显露,凌厉至极:“大不了,朕一人独战天下便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