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穷游”的精髓-《八零年代农场主》
第(2/3)页
“没什么。”薛志强下意识地安抚起薛玲来,而,待他低头看向还不到自己胸膛高,瞧着就一丁点小人儿模样的薛玲时,脸上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愤怒和怨怼等情绪,也慢慢地淡去。
薛玲撇撇嘴,并不相信薛志强的解释。不过,介于“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这一点,她也并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
“四哥,爷爷说你们到其它地方去玩了一圈,最后一站才到京城的,可是,你们不是七月份才放假吗?”
“因为我们都申请了提前参加期末考试。”提起这件事,就让薛志强忍不住地抬头挺胸,一脸的骄傲和自得。
也确实,他这个年纪的少年,大多都在老师和家长“看管”下,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有几个人知道自己可以提前申请参加考试?又有几个人有这样敢于反抗家长和学校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定下来的规矩的勇气和实力呢?
“好厉害!”薛玲一脸的敬仰和钦佩,“那你们是什么时候参加考试的呢?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一声?这样的话,我就能给你们寄去很多东西,比如说,核桃,再比如说,红枣,补脑的同时,还能补血气,让你们在熬夜之后,依然精神百倍,并以最好的状态去参加考试,从而考出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特别高的高分数!”
“这不是想要给你一个惊喜吗?”薛志强挠着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难不成,让他说,其实,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尝试,所以,不敢肯定自己能一次性地通过学校组织的所有考试?更在没获得成功的情况下,不敢以一种洋洋自得的语气告诉薛玲这件事?
否则,一旦失败,他们就会被自己当初那炫耀得瑟的行为“打脸”不说,还在薛玲心里落得一个“说大话”的不好印象!
“才不是什么惊喜呢?”薛玲小声地嘀咕了一句,不等没有听清楚的薛志强再次出声询问,就又岔开话题:“这样的话,你们在外面玩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呢!都去了哪些地方呀?能跟我讲一讲吗?”
不等薛志强回话,薛玲又以一种抱怨郁闷的语气,迭声道:“早知道你们有这样的安排,我就跟你们一起去玩了,也不用像现在这样一直呆在家里,除了看书,还是看书,都看到有些腻烦了!”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我现在没有读遍万卷书,但也到了可以体验行万里路的时刻了。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将路上看到的情景,和书中的描写结合在一起,加强对书里那些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方面描写的印象。”
薛志强:“……”这话,可该怎么接?
薛志强不由得抬头,向从厨房里走出来的薛志国、薛志富和薛志民三人求救。
薛志国放下手里的托盘,捞起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放在嘴里,“嘎吱”一声,就啃了一大口:“玲玲,我们是6月1号出门,7月15号才到达京城的。这整整45天里,我们身上只带了400块钱,却走过了七个省。”
“你想知道,我们是怎么走的吗?”
400块钱?七个省?!
薛玲低头,在心里飞速地盘算开来。很快,她就抬起头,一脸佩服和赞叹的看着四人:“你们不会走到一个地方,参观完当地风景后,就找个地方打临时工,赚够到下一个地方的路费后,就又坐车往下一个地方去吧?”
这种旅游方式,正是后世人人皆知的“穷游”。
让薛玲意外的是,在八十年代,薛志国四人就已经领会到了“穷游”的精髓。
尤其,做出这个决定的薛志国四人中,年纪最大的才19岁,最小的才12岁。对比起上一世末世爆发之前,已经30岁的她,却还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可想而知,那时的她,果然受环境和眼界的制约,从而少了一点年轻人应有的锐气和冲劲。
而,人的年纪越大,顾虑就会越多,不再像年轻人那样,拥有“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可以失去,却什么都可以重来”这样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
即便,这一世,她侥幸获得“重生”的机缘,如今,更是个披着八岁嫩皮的小姑娘。但,受前世那几十年记忆的影响,不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会想好不止一条的退路,那种少年人特有的遇到任何事情,都一往无前的果决勇敢,将再也不会出现在她的身上!
“不错!”薛志国点头,看向薛玲的目光里满是欢喜和欣慰:果然,自己的妹妹,就是和那些每天除了吃穿,就不会再去关注其它东西的“傻蠢”姑娘不同,轻轻松松就从自己刚才那一番话中,察觉到了他今天要说的重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