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能说是我么-《三国之卦帝刘封》


    第(2/3)页

    “羽凡言之有理,确实不是我”。

    如此看待我,也是好事。

    连徐舞蝶和苏飞这样的熟人都认为我不能,公孙康和公孙恭就更加不可能认为我有什么野心。

    否则,他们要是知道我想抢他们的辽东,还不得分分秒秒灭了我?

    “此次公孙康用兵,太白就不动心”?

    “兴霸,我动什么心”?

    “唉,太白终究还是年轻。若想在辽东立足,一是象管宁那样,成为名师大儒,二是象何家、周家、欧阳家那样的地方豪强,三是象鲁家那样的士族门阀。要不就像张敞那样,屡立战功。赚钱固然没错,但再有钱,不过是个商贾而已,终究难成大气。”

    “若是太有钱了,叫人眼红,就像何家那样,终究为人鱼肉”。

    周家、欧阳家,是当初从中原迁徙过来的大家族,当初积极支持公孙度,打击辽东本地豪强势力,从中获取了大量利益。现在也是公孙康的坚定支持者。

    其中周家还是公孙康的岳丈家。

    欧阳家的情形,跟周家相似,也是公孙度时代崛起的家族,如今跟公孙恭是儿女亲家。

    鲁家是在汉武帝设立辽东四郡时,就在辽东立家的老牌家族,底蕴深厚。不仅在辽东,如今就在朝中,也有一定实力。跟公孙氏的来往也很密切,也是公孙氏的坚定支持者。跟公孙康手下的大将加堂弟公孙模也是儿女亲家。

    张敞是公孙康手下,除了公孙模之外最重要的将领,作战勇猛,颇有谋略。当初从一个小吏起家,累积军功,升到如此高位。

    这些大家族的发家路径虽然不尽一致,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官方有强大的背景,经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在地方上,以宗族为基础,有深厚的民间支持力量。

    这一点,辽东和中原、江东相比,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甘宁所说的富商巨贾为人鱼肉,随时可能任人宰割,也确实有道理。

    在士农工商四大阶层里,商人的地位本来就最低。

    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也使得商人经常成为官方的打击对象。

    首先是商人可能积累起巨大的财富,除了可以用钱办成许多事情,影响时局和朝政以外,还可能因为有钱,过上比官员更好的生活。

    这在官本位的世界里,以官为贵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是很难被官方容忍的。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商人的流动性大,官方难以监控和管理,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徭役都比较困难,不像士、农、工那样,因为居住地固定,便与监控和管理。

    这个道理,跟八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