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司马懿-《颠覆三国记》


    第(2/3)页

      而且,襄阳地处天下之中,为四战之地。方今天下大战未止,襄阳自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就算日后天下一统,襄阳作为连接南北的中枢地带,作用也丝毫不弱于战时。所以,此时朝廷上下,与襄阳十姓搞好关系,是每个有眼光的官员的共识。

      而黄顺,几乎就是十姓的代名词。结好黄顺,就等若结好十姓,这也是共识。所以,黄顺在邺城,空前的大受欢迎,并非仅仅因为感恩,而是另有利益算计。

      司马懿,这位在后世经常被人拿出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此时他的人生际遇却远没有诸葛亮一帆风顺。

      司马懿与诸葛亮一般,都是隐居多年,对天下大事把握的极为精准后,方始出山。不过,诸葛亮比司马懿幸运的多。

      诸葛亮出山,正逢时势激荡,人心汹汹。诸葛亮恰位于时势风口,有六姓支持,有刘备器重,有江东支援,一出山就委以重任,只肩担负起刘备势力崛起荆州的重任。

      而司马懿,虽然对天大势把握到了,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出仕,便被曹操发现,硬提溜了出来,做了曹操的文学掾。

      司马懿不能如诸葛亮般做到一鸣惊人,便只有蛰伏官场,等候时机。在荆州战场,司马懿本有机会在曹操面前露脸,结果在许蒙的刻意破坏和曹操的疑心下,司马懿碰了一鼻子灰。

      司马懿是何等样人,同样的陷阱,他是不会第二次踏进的。从荆州回到邺城,司马懿便弄清了在江陵,曹操拒自己于千里之外的真正原因:那个三马同槽吃草的怪梦!

      司马懿心知,既然曹操对自己有所怀疑,这时,自己表现的越抢眼,就越容易招致杀人之祸。

      所以,回邺城后,司马懿不但不再追求上进,甚至连公务上也邋遢起来,多数时间躲在家里,消磨时光,以待天时。

      对于黄顺,司马懿也很为看重。在他看来,黄顺年轻,曹操于十姓中,特别看重黄顺,甚至不惜以女下嫁,显然是看好他的日后前程。

      而且,曹操并没有如强迫自己般强迫黄顺出仕。从中司马懿看出:曹操是希望,黄顺能够为他的儿子,甚至是孙子效命。

      曹操年事已高,而且极为精明,司马懿做什么事,怕是瞒不过他。所以,在曹操眼底下,司马懿不做任何作为,就是明哲保身,确保自身无虞。以留的有用之身,期以将来报以社稷。

      所以,对黄顺这般后起之秀,司马懿看重归看重,却不敢有结交、交往的大动作,生恐招惹祸端。

      然而,司马懿不动,黄顺却动了。黄顺主动提出,要拜访司马懿。初听此消息的司马懿,简直就是大惊失色,甚至有几分恐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