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一抹翠绿的风情-《百工匠心》
第(2/3)页
细金!
说白了凤冠最令人震撼的就是这两种工艺,特别是细金,又叫花丝镶嵌,自古乃宫廷造办处的不传之秘。
自己曾经研究过拉金丝,用来缝瓷,那只是花丝镶嵌的皮毛,只不过是准备原材料,可见其难度之大,堪称燕京八绝之首。
深吸口气,用手轻轻抚摸凤冠最中间的一片翠绿,脑中闪过各种信息,只见工匠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个槽。
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要求贴得平整均匀不露底子,方显显得典雅而高贵。
瞬间明白其中奥妙,其实点翠工艺起源于汉代,在康雍乾三代时期达到顶峰。由于后来翠鸟变成国家保护动物,现代点翠首饰均以采用代用品。才日渐式微,淡出人们的视线。
所谓翠鸟,是一种生长在粤南一带的留鸟,之所以人们要用它的羽毛作为装饰,是因为其背尾和双翼都长着亮蓝色且泛莹光的羽毛。
这种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而后来无论什么替代品,都无法呈现出这种色彩和光泽上的变化。
古代各地每年都要向宫廷朝贡几百对翠鸟,用此羽毛来制作各种头饰、风景挂屏、盆景的花叶等点缀之物。
采用的翠鸟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所以一只翠鸟身上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且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
病死的翠鸟其羽毛好的首饰一般还不用,行话称暗条,色泽暗沉不能使用。
当年定陵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其中出土的两件凤冠软翠残损严重,每件凤冠需两百只翠鸟的软翠才可修复。
而根据色泽筛选,每百只翠鸟可选取五至六只为上品,材料的淘汰比高达95%。两件凤冠修复需四百只翠鸟为基数,那么所筛选翠鸟总数接近万只,数量之众超乎想象。
没有办法,只能用烧蓝工艺替代,也算一种遗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