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最得宠的湘妃-《百工匠心》
第(2/3)页
只见中年匠人从金箔做起的,把黄金打成金箔,每张三寸三分见方,每两黄金能制2319张。
红飞金!
然后以手指蘸胶将金箔,粘人碟内,用第二指团团磨搨而成。金箔必须打得枯彻,要薄要烂,制造出来的泥金才能细腻。
上次去徽州见仇庆年,他的手法是另一种,改用右手掌的根部来磨搨,这样工作效更高,效果也好一些。
“梅鹿竹扇骨!”
只见竹身遍布大小不一的圈点,状似兽斑。梅鹿竹比湘妃竹稀少,好的梅鹿竹更是少见。
“古人用扇极其讲究,初夏用折扇,中夏用团扇,盛暑用羽扇,稍凉复用团扇至折扇而捐矣。僧道专用折扇,盛暑僧用蒲扇,道用羽扇。商人止用折扇、蒲扇,近亦有用羽扇。”
杨兰杰道:“万历野获编记载,明代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楮,俱目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
“竹子意象清静、素雅,与文人贴合最为紧密。而木扇因相对不够雅致,即便是较珍贵的材质,如紫檀、海南黄花梨等,也鲜有藏家问津。”
“这几年不光是扇面一路走高,就连扇骨也成为收藏热点。2011年一把明代腊地紫花湘妃竹扇骨就已拍出100万的高价,现在随便一把直径3厘米的湘妃竹料制成的折扇市场最低要价也在万元以上。”
不由感叹道:“最是得宠乃湘妃!”
鲁善工哈哈大笑,湘妃竹这样的材质,表面所形成的斑纹图案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经过特殊的霉变,只能依靠纯天然的细菌病变,人工无法栽培移植产生。自然产量原本就很低,加之近年来收藏界的推崇,砍伐严重,使得优质湘妃竹更是稀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