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王朝末路(下)-《汉末武圣》


    第(2/3)页

    有些人,或许是巧取豪夺,然而更多人,却也只是以钱买地。

    当农民活不下去的时候,除了出售田地也没任何办法,其实也无需那些大族巧取豪夺。

    相反。

    大族得到土地以后,还需要佃户为其耕种,所以大多不会太过分。

    就比如在汉代。

    别看那些世家大族田地无数,由于爱惜羽毛,很少有人会真的巧取豪夺。

    他们只需在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拿出足够财物即可购得土地。

    如此,百姓们既能解一时之忧,也能继续租用大户土地,成为佃户或者家奴。

    虽然日后生活会更加艰难,却也总好过沦为流民,无家可归,无地可种。

    这样看来。

    东汉末年,世家大族土地兼并虽然严重,若没有连年天灾,倒也不至流民遍野。

    最多,也只是让世家势力壮大,中央权力遭到削减,国家赋税大幅度减少罢了。

    坏就坏在,刘宏重用十常侍,搜刮民脂民膏。

    《后汉书》记载: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也许有人会说,十常侍才有几个人,亲族怎会遍布大汉。

    此言差矣。

    汉代宗族观念极强,十常侍人数虽少,其族人也不会少。

    不仅十常侍族人,他们族人婚亲以及宾客,也都会成为其羽翼。

    宾客,也可以说是投奔十常侍之人。

    以十常侍在朝中权利,虽然被不少世家唾弃,却也有更多人原为羽翼。

    这些人能在各郡县掀起多大风浪,仅仅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不谈其他。

    就说中常侍王甫弟弟王智,也就是陷害蔡邕的五原太守。

    宦官弟弟居然能担任一郡太守,若此人品行不端,那么一郡之地百姓又将如何?

    这些人可不像世家大族。

    他们没有世家大族那种根基与名望,也不会有爱惜羽毛的心思。

    这些人真想掠夺土地,那可就是不折手段。

    所以说。

    大汉虽然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兼并,却不能把罪责都推在世家身上。

    因为土地兼并,本就是王朝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仅仅世家大族,那些豪强、富农乃至皇亲国戚,都是土地兼并的既得利益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