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桃源村-《大盗独行》


    第(1/3)页

    徽州的南部地境,有个密林丛,唤作神农架。方圆数万里,群山环绕,叠叠幛障,一眼难以望到尽头。

    在神农架外围的琅琊山的脚下有个方圆几十里的小山岗,上面翠竹林立。

    在小山岗的下面有个村落说是有十几里,但是有一大半都是种的桃树,村子里也就不到百户人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相传他们的先祖是三个异性兄弟,在大周朝的时候,受人排挤,无法立足,便寻到了这么个地方,从此在这边绵延生息了将近千年,外面世事沧桑变化,这里倒是平安稳定,没有遭受到太大的变迁。

    每当春风时节,桃花满园,春色无边,也是个一等一观景的好地方。

    翻过三道山岭,很多城里的富户文人名流都会慕名而来,长途跋涉过来观赏桃花,追寻着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

    离桃源村不到十里的地方就是一片方圆近百里的椭圆形大湖,一眼望去,横波渺渺,水蒸云雾,从上空看过去,像是一个巨大的眼睛,所以此湖便被命名为天目湖。

    平时捕鱼打猎,倒是不愁没有去处,神农架附近林子里野味非常的充足,总体来说到算是个鱼米之乡。

    除了每年,三四月份的沐春大会,基本上还是安好宁静的。虽然桃源村风景环境都优雅宜人,但是毕竟交通不方便,从村中到最近的一个城镇都要走五十里以上的山路,见惯了红尘的繁华美景的人,初始到来或许还有一些新鲜感,但是住的久了,根本耐不住其中的寂寞的。

    其实让桃源村闻名与外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追溯到五百多年前魏晋时期。

    一代文宗陶潜外出游历,误入深山十数日,忽忽不得出,正当粮食绝尽之时,有幸遇到了桃源村的一个好心的猎户,才侥幸生还。

    一顿好酒好肉,陶潜看这里民风淳朴,风景如画,便住了下来,而且一住就是十几日。

    当时正是落英缤纷的时节,白日桃林里春风拂面吟诗作画,夜晚一只孤舟独钓湖心静赏夜月,名士风流莫不如此,那叫一个如痴如醉。

    最后老仆看他一直醉心与此,忘了时日便提醒他说出来日久,怕家里惦记,让他回转。他竟然半熏半醉的回到:“此间乐,不思蜀!”

    因陶潜家在蜀州,后世的“乐不思蜀”的典故便是出于此处。

    不过此间虽好,却不能白吃白住,陶潜除了可以做一些锦绣文章,立一些高德大言,但你让他干活种地,那是万万干不了的。

    在随身的银两用完后,只好泱泱不舍的和一个外出的本地人出了山。

    后来回到家中,念念不忘桃源村的经历,后来竟然举家搬进了桃源村。

    而他的传世名著《桃花源记》更是将桃源村的知名度推向了一个巅峰,从此这个隐世几百年的小村落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其实早在很多年以前,村中的很多人都不甘于现状,想要到村子外边闯荡,一批又一批,有的成名了,有的寂静无闻的度过了一生,但是总还会有那么一群人希望守住自己心中最后一块净土。

    桃源村一直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的耸立在天目湖畔,静待君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