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临时兵工厂-《时空走私1859》


    第(2/3)页

    后来,随着战争的进展,联邦军败多胜少,损失了大量精锐的正规军部队,不得不实行征兵制,大量征召所谓的动员兵,这批动员兵的素质跟战争开始时期的联邦军素质相比,就差的太多了。

    不过在一开始,因为联盟军也损失不少,所以双方基本还能保持个势均力敌,可是等中国人开始下场,尤其是当联盟军从中国人手中购买了大量华1型步枪,也就是所谓仿夏普斯步枪之后,相比联邦军,联盟军的火力跟射速明显都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

    夏普斯步枪除了威力跟射程上,比普通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有了明显进步外,最大的优点就是射速高跟易掌握了。

    因为斯普林菲尔德步枪还是前装枪,使用分装弹药,士兵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才能装好弹药并开枪,这个过程相当麻烦,训练的时候还好说,可一旦上了战场,新兵经常会因为紧张而做错步骤,像装错、装多甚至不装弹药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经常有人一次性往枪管里装了十几发子弹,搞的差点炸膛。

    这种情况是难免的,虽然可以通过加强训练来尽量避免,可现在联邦军恰恰缺的就是时间。

    没错,联邦军有大量的人口,也有大量的工业,可以迅速靠人口基数拉起一支支大军,并给他们配上武器,但这基本都是没什么经验的动员兵,而随着战事的发展。联邦政府根本没时间让这些新兵完成三个月的基础训练了,通常都是刚征召完毕,简单训练一周,学会基本的队列,就匆忙拉去战场,让他们在战场中学习。

    在这一点来看,此时的联邦政府,在对待军队方面,不比另一个时空二战时期的红色苏联好多少,都是为了胜利不择手段。根本就不管底层士兵的死活。

    不过换个角度说,联邦政府这也是没办法,因为局势的变化太快了,快的让他们来不及按部就班的训练新兵,因为他们必须把缺口堵上,否则的话,如果丢失了大量土地再调这些训练完成的新兵过去,会错失战机,效果也未必好到哪儿去。甚至会丧失掉自己的大量战争潜力。

    因此,为了给自己那些临时征召兵增加一点威力,联邦政府针对目前的局势以及自己的情况,搞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比如说。联邦军为了应对联盟军的炮火优势,他们除了加大十二磅炮的生产外,还设计了一种新型后装三磅炮,并开始大量装备部队。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后装炮,也就是说炮弹不需要从前方放入,而是从后方装填。再加上使用了定装布壳炮弹,不但发射速度提高了不少,而且也能够很方便的在战壕里使用。

    为了应对新出现的战壕战术,增加机动性,这种后装三磅炮十分轻便,不但炮身一个人就能扛着走,使用的时候,也可以不用炮车,用一个简单的支架就可以组成一个发射单元。

    不过通常来说,不用跑车,用支架的时候,大都是在战壕里使用,如果是进攻作战,为了节省体力以及增加稳定性,还是要安放在两轮跑车上的。

    换言之,新型的后装三磅炮,不但提高了射速,隐蔽性也大大提高,不必跟以前一样,只能在空阔地带放在跑车上使用,而是可以匍匐在壕沟里面,把火炮放在地上开火。

    要做个类比,这种后装炮与前装炮的区别,就跟前装枪与后装枪的区别差不多,都是提高了射速,增加了隐蔽性。

    因为这些特性,新型后装三磅炮被定义成连级支援火炮,也就是一个连就会装备两门这样的三磅炮,一门炮通常是三到六个人操持。

    乍一看,这东西有点像中国满清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抬枪,因为这火炮不用跑车的时候,平时也是两个人抬着走,并且用支架发射,当然了,威力跟性能要比当初满清的抬枪要强不少。

    不过,这种后装三磅炮因为炮门闭气方面还没有完全解决,所以有漏气的情况发生,因此发射距离比较短。比如发射定装实心弹的时候,发射距离可以达到三百五十米,如果是发射定装榴散弹,发射距离就只有一百米。

    虽说距离有些短,但威力强大,用在基层步兵的支援方面,的确效果显著。

    毕竟这东西被当做是伴随步兵连冲锋的基层支援武器,相比发射距离,射速跟易操作性才是最重要的,而新型的后装版三磅炮,无疑满足了这些要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