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说想要割让周防国给你们英国做租界,不说我说。你这就有些强人所难吧? 据我所知,你们英国跟日本无冤无仇,好好的为什么要割周防国做租界?这不是摆明了欺负人么?那,过去也就罢了,日本现在跟我们中华帝国可是同盟国,说白了。日本现在是我们中国的小弟,你们这么明目张胆的欺负我们小弟。还指望我们答应?这不是开玩笑么?” “话不能这么说。”阿礼国道,“李先生。您可别忘了,先前可是同意了,要我们英国人跟美国人一起,协助你们攻打长州藩,而且还说好了,各自打各自的,等打败了长州藩,长门国归您,周防国归我们,这才过了多久,您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 “这个么,我承认,之前的确是有这么一个事儿。”李鸿章点点头,“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的情况,我还不是代表我们中华帝国的全权特使,只是东方集团特聘的商务谈判代表而已。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我,代表的是东方集团,确切的说是特指远征军,而当时远征军的确有攻打长州藩的意图,所以本着有财大家发的意图,就找了你们跟美国人。 然而,这拖来拖去的,这件事终归还是没办成,现在东方集团的远征军已经调离日本了,而我也被东方集团解聘,重新成为中华帝国的代表,也就是说谈判的主体已经改变,因此我过去所对你们讲的承诺已经自动消失,这不能怪我不是? 你看,如果当时你们早一点开打,在我们中华帝国跟日本国正式谈判权打下长州藩,那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因为那是一种既成事实,可现在你们没有对长州藩动武,那情况就不同了。 我这么说吧,如今的长州藩,在名义上依旧属于幕府统治,幕府又跟我们中华帝国政府签订了同盟条约,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们再对长州藩动武,就是对日本政府动武,而对日本政府动武,就是对日本宣战,那么继续延伸下去,根据大东亚同盟条约,对日宣战,就是对中华帝国宣战,这里面的后果,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 李鸿章说的这番话有些绕口,让阿礼国的翻译听的直翻白眼,不过没办法,这种场合下,他必须准确的把对方的意思表达清楚,所以不得不把这话分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反复的对阿礼国讲。 听了半天,阿礼国才明白李鸿章说那番话的意思,这一下子就让阿礼国原本平均的心情再次翻腾起来,心里直骂李鸿章无耻。 可不是么,之前要求他们出兵的是他,现在尝到新甜头了,转头就不认账了,做人怎么可以这样! 不过生气归生气,但阿礼国却没法继续发火,因为他知道发火也没用,而且他还知道,如果李鸿章铁了心要维护日本,那英国人现在还真就没办法。 阿礼国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他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英国王室目前的主流意见是倾向于与中国合作,以稳定亚洲的局势,并且遏止俄国人与法国人的扩张。 尤其是。英国现在对中国的很多技术相当感兴趣,比如不锈钢技术,比如消炎镇痛的特效药技术,比如猛.炸.药技术,火炮制造技术等。都在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希望中国能够放开技术壁垒,开放一系列专利给英国。 也就是说,现在是英国有求于中国,而且据说中英两国还有一系列秘密协议,虽然不知道具体针对什么。但两国有共同的秘密是肯定的,因此至少在现阶段,两国是不可能发生战争的,至少不会因为他一个小小的驻日特使而改变两国既定的国策。 既然是大势所趋,那么阿礼国惯常使用的那些讹诈啊。威胁啊之类的手段也就不能用了,只能跟对方磨嘴皮子讲道理。 但问题是,过去不讲道理,现在开始讲道理的阿礼国,遇到了现在不讲道理的李鸿章,一下子也变的没辙,这下子,他才真正体会到遇到不讲理的人是什么感觉。 又耐心的说了一大通。发现李鸿章油盐不进,感觉没法再说通,于是就不再说什么。而是提出了告辞。 回到自己的下榻公馆之后,阿礼国气的要命,不过却有些无可奈何,于是已经打算从此以后离开日本,换个地方当特使,反正他不想继续在这里呆了。因为继续呆下去已经没什么意思了。 原因很简单,阿礼国不是傻子。通过之前跟李鸿章的那番对话,他已经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已经把日本当作了自己的禁脔,不许其他国家插手,只不过中国用的方法比较讨巧,不像他们英美等西方列强来的那么直接,但本质是一样的。 就比如说中国人跟日本人刚刚签署的那个江户条约,表面看里面的内容的确相对而言比较公平,比如最惠国待遇是相互的,自由贸易是相互的,甚至连领事裁判权都是相互的,就连那个租界,也搞出一个日本特区当遮羞布。 但是呢,作为一个资深外交家,里面的道道是什么,阿礼国一眼就看穿了,无论中国人的那个江户条约表面写的多么温情脉脉,多么公平公证,本质上就是一种侵略,只不过侵略的方法更婉转而已。 可不是么,中国的国情跟日本完全不同,中国已经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列强,不管是军事经济还是政治,对日本都是压倒性趋势,尤其是中国的工业,虽然现在还很稚嫩,但发展势头让人不可小觑,是一个让英国也感到心惊胆战的发展中国家。 这样一个军事强大,工业发展势头旺盛,政治制度也趋于现代化的大帝国,对上还处在旧王朝的日本国,所谓的自由贸易,相互最惠国待遇,完全就不对等。 别的不说,中国有连英国都羡慕的优质工业品,而且工业品种类越来越齐全,这样一个国家,面对几乎没有工业的日本,一旦双方开放自由贸易,那么日本必然会依附中国,假以时日,就会成为中国的廉价原料产地以及工业品输出市场,让整个日本为中国输血,养活中国的工业跟商业。 这种情况就好比是印度与英国的关系,印度之所以被称之为大英帝国的明珠,就是因为印度是英国最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以及工业品输出市场,英国的棉布等工业品,至少有一半是输出到印度,英国的工业也近乎有一半是靠印度给支撑起来的。因此,没有印度,虽然不敢说就没有英国的工业,但起码英国的工业,尤其是棉纺织工业不会发展的那么快。 同样的道理,日本有四千多万人口,而有如此庞大人口的日本,却几乎没有工业,日常用品几乎都靠进口,除了少数的出口品外,连绣花针跟食盐都要靠进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