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大炼钢铁计划-《时空走私1859》


    第(2/3)页

    换言之,徐建寅是要直接建设碱性平炉,不再走酸性平炉那一套,因为酸性平炉无法有效去除硫磷,而马鞍山附近的铁矿恰恰富含这些材料,所以要想炼出优质钢,有效去除这些杂质,只能用碱性材料。

    不过,这里的平炉只是用现代的碱性耐火材料,但平炉的制作,却全都是徐建寅带领一支技术团队,外加一些善于烧瓷的老师傅,自己对照技术资料制造出来的。

    最终,徐建寅搞出的这套平炉炼钢系统,就成了中华帝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成的炼钢厂。

    钢厂建好后,一开始只是实验性的试运行,等产量彻底稳定了之后,这才敢让李永吉过来视察,而李永吉也正好借着剪彩火车运行的时候,顺便考察这个自主建设的炼钢厂。

    还没进入厂区呢,就看到一座不停冒黑烟的大烟囱,毫无疑问就是二号钢铁厂自己生产的高炉了。

    “陛下猜的没错。”对于李永吉的问话,陪坐在马车里的徐建寅立刻回答道,“这就是我们自己生产的高炉,这个炉子有4o6立方,可日产生铁1ooo吨。”

    “日产一千吨?有那么多么?”李永吉问。

    “自然是有的。”徐建寅道,“这座高炉我都是严格按照书上的说明设计制作的,由手艺最高的师傅制好耐火砖,再让老师傅一点一点做好。一开始试验期间产量只有五分之一,不过等炉子性子平了,只要不停炉,就可以每天最少出一千吨生铁,绝对错不了。”

    “那么炼钢炉呢?”李永吉问,“平炉的话,我记得炼钢速度要比转炉慢很多吧。”

    “陛下说的没错。”徐建寅道,“我看过了,陛下让人搞的那套转炉炼钢系统,的确先进,十分钟就能出一炉钢,效率高的可怕。至于我这种平炉炼钢,因为还无法实现熔池吹氧技术,只能是正常的炼钢法,所以炼出一炉钢,最少要八小时,就速度而言。转炉炼钢的速度是平炉炼钢的48倍。

    不过,虽然平炉炼钢的速度不如转炉,但是我们可以用数量跟容量来补。为此,为了应付这套高炉,我一气生产了24套平炉,每一个平炉的容量都相当大,容量远远大于陛下先前那套转炉。在我的设计中,高炉炼出的铁水可以直接进入24座平炉,24座炉子同时炼钢。到目前为止,可以保证每天出钢86o吨。几乎可以完全消耗掉高炉的铁水,就产量而言,并不次于一号厂的转炉炼钢系统。”

    “这样啊。”李永吉点点头,“效率不足。量来补,倒也是一个思路,不过你这样的话,需要的人工就很多吧。”

    “的确如此。”徐建寅点头,“我这样一个钢铁厂,需要的工人数量是是一万人,几乎是一号厂工人数目的三十倍。当然,之所以要这么多人,主要是炼钢工作强度太大。需要24小时四班倒,还要有严格的工作纪律,这才能保证产量。如果人少,无法做到四班倒的话,工人疲劳度会增加,会加大生产事故。”

    “没关系。”李永吉道,“我们别的不多,就是人多。只要能保证生产,不出事故。多招点人也不是坏事。”

    说到这里的时候,马车已经接近了厂区大门,透过马车的车窗,远远的就看到厂房门前人山人海聚集了不少人,在这些人的前面,还有一个硕大的香台,香台上摆着香烛蜡烛,全都烧的正旺。

    这些香台后面的人看到李永吉的马车开近后,全都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等马车来到跟前停下,干脆高举双手,一起匍匐在地,根本不敢抬起头来看。

    被这场面弄的愣了一下,李永吉回头看了看徐建寅,发型对方脸色有些尴尬。

    “这是怎么回事儿?”李永吉问。

    “这个,应该是不在工的工人。”徐建寅道,“我有通知过他们,说陛下回来,要他们组织个迎接仪式,没想到他们却来这么一出。”

    “明白了。”李永吉点点头。

    的确是明白了,那就是对方搞的这一套,全是戏文里迎接圣旨的把戏,也就是所谓的摆香案,焚香叩头那一套。

    尽管李永吉登记后,倡导用鞠躬代替跪地磕头,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让大多数老百姓在面对皇帝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的跪地磕头,这种事李永吉也不是第一次见了。

    不过,平时遇到的跪地磕头老百姓,大都是偶然相遇,直接就是跪下来磕头,不像这里的人,是提前得到过通知,有过准备,而这些人也没学过正式的迎接皇帝的礼仪,所以就把以前看戏学来的那套用上了,也就是所谓穿上好衣服,摆上香案,焚上好香,然后集体在香台后头磕头,倒是弄了个不伦不类。

    “陛下,我……”

    “好了,没关系。”李永吉打断了徐建寅的话,“大家也是一片拳拳之心,好了,我们赶紧下去吧。”

    说完,李永吉敲了敲车门,示意自己要下车了,这时候,早就在外面准备好的皇宫女侍卫连忙鞠躬低头,然后伸出手从外面打开了车门。

    敲车门,意味着自己要下车,女侍卫在外开车门,则是下车的礼仪。

    这套下车礼仪其实以前是没有的,在过去,都是李永吉自己开车门,不过在殷素素怀孕,太后主持永华宫之后,皇家的礼仪气派就大了起来,各方面都有规矩,比如这个下马车,就必须有人在外开门,据说是为了凸显皇家威严。

    李永吉一开始还不适应,不过毕竟这是老妈定的规矩,且十分坚决,自己觉得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儿跟自己老妈顶牛,再说这样一来也的确方便,十分有面子,也的确有利于凸显自己的身份,所以也就从了。

    所以说,现如今的皇帝出行,早就不是以前那样轻装简从了,而是前呼后拥呼啦啦一大堆人,正因为如此,那些跪在厂房门口的工人们才能远远的就看到皇帝的行踪。

    等穿一身黑色呢子大衣的李永吉走下马车后,跪在地上的人群最前面的一名老人忽然抬起头高呼:“恭迎圣上驾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老头儿喊完,后面的人也跟着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声浪整齐划一,一看就是训练过多次。而且因为人数众多,光看这密密麻麻的人头,有多次领兵经验的李永吉就推断出,这起码就超过三千人,所以声音尤其大,震得李永吉耳朵都有些发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