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招兵也能赚钱?-《时空走私1859》


    第(2/3)页

    一般而言,这个中央情报局主要负责秘密基地的保护以及对外的情报工作,通常不负责国内的情况。中央情报局的总部、分部还有内部成员以及运行情况全部保密,只有特别需要的时候,才可以寻求其他部门的协助,否则一切行动都是秘密而为,哪怕在国内也不准暴露身份。

    其次,针对国内安全问题,特别成立了一个国家安全部。国家安全部隶属于国务院,是内阁下属的直属部级单位,各地都有正规的局级单位,除了负责国内的政治保卫以及反间谍工作外,还担负着协助警察部门追查跨国犯罪的行动,具有一定的警察职责。

    最后,针对军队问题,在军法处的基础上,特别成立了一个军情总局,军情总局隶属于内务府,专门负责调查中华帝国一切与军队有关的情报,包括国内跟国外。也就是说,不管禁卫军还是国防军,不管是正规军还是非正规军,都在军情总局的监控之下。

    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监管部队纪律的宪兵部队,全归军情总局负责,至于军法处,以后就只是一个军队内部的审判机构。

    也就是说,情报收集以及抓捕人犯的执行机构归了军情总局,军法处就只是单纯审案子跟关押犯人的军法部门,从而把权力分散。不管军法处还是军情局,都是内务府的直属平级单位。

    这就是帝国的三大秘密情报机构,在这其中,中央情报局的规模最大,权力也最大,可以协调其他情报部门,而且也只有中央情报局的人,有不经审判直接执法的权力,而且不受任何司法的约束,只能内部约束,其他的情报部门就多少都受到限制。

    像这次兵役法执行后的征兵行动,由于既涉及到军队,又涉及到地方政务,是个很好的练手对象,所以是三大机构第一次的联手监控。

    这一联手,所有招兵点的情况全部都被情报人员秘密监视,因此那些收贿受惠的情况,也全部被查的一清二楚。

    最后,当这个情报放到李永吉跟前的时候,不但有详细的贪腐人员名称以及收贿受惠数目,甚至还有为什么会如此的相关报告。

    按照中央情报局调查人员的说法,之所以现在这么快发生招兵贪腐行为,主要跟兵役法中的义务兵选拔条件有关。

    中华帝国目前的正规军与非正规军几乎都是李永吉一手带出来的,在过去,由于正规军基本都是募兵制,对兵员的要求有严格的框框限制,比如年龄、身高、视力、识字率等硬性指标,能全部达标的人并不算多,且那段招兵期间,李永吉在知识分子当中威望不高。富裕阶层还没转过弯来,没想过让子女当兵,所以基本都是中下层子弟,所以还算相对公平。

    再后来,建了国,还划分了正规军跟非正规军,但那都是后来人为划分,主体还是原先的老部队。

    比如禁卫军就是原先的精武军,国防军则主要是当初收编的地方绿营兵,国民警卫队更不用说。主体是那些建设兵团。

    这些人,全都是早期征收的贫困子弟,而随着李永吉的崛起,随着军人地位的提升,随着这些正规军与非正规军的各项优待,随着这些军人以及军人家属在经济水平跟身份地位等方面的明显改善。

    尤其是到了建国之后,大家发现很多退役军人到了地方后就成了地方官,比如公安局长啊,镇长、乡长之类的。地位再次被拔高,反倒是旧知识分子跟旧官僚遭到打压,这情况就引起了主流阶层的注意,大家都开始把当兵看成是飞黄腾达。改变命运的一个途径,甚至是比考什么公务员考试还好的升官途径。

    到目前为止,帝国建立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在中国任何一个明眼人都知道。中华帝国的基业已经牢不可破,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能够挑战帝国政府,因此主流富裕阶层就不再观望。开始纷纷希望在新朝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以保护自己的财富跟权势。

    可是公务员考试跟内务员考试太繁琐,也太复杂,所以参军转而从政,就是终南捷径,也正因为如此,第一批正规军名额,哪怕是义务兵呢,才这么招人争抢。

    整个拥军参军的社会风气已经建立,轻易是不会变化的,所以情报局的人建议,如果只是单纯的推倒重来,就算能制止一时,但不会有根本变化,终归还是会先让富裕阶层得利,因此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像之前招募精武军那样,制定一些硬性条件。

    应该说,以前在募兵时代,因为有硬性条件限制还好一点,但是根据新颁布的兵役法,只要年满十八岁的健康男性公民就可以,没有各项条件限制,这就扩大了当兵资格,也为行贿开了方便之门。

    行贿之所以如此猖獗,也跟当兵资格太低有关。

    但是,如果重新搞一些限制,比如规定严格的身高、视力、体力,而且还要增加文考,也就是考察士兵的识字率,换言之,既然无法避免被优势阶层抢占军兵资源,那不如干脆招收一批优秀士兵,这样反倒更好一点。

    至于公平问题,这名情报员还建议,可以把硬性招兵条件中加一个成分指标,也就是给不同阶层下不同的名额,比如年收入一百两银子的家庭一些名额,年收入不满一百两银子的一些名额,等等等等,然后看阶层下菜。

    最后,这个情报员还说,尽管义务兵只有三年兵,薪水也很少,但毕竟也占用了不少国家财政,建议把义务兵征召分为普招跟特招两个情况。

    所谓普招,就是根据家庭成分来按比例征召士兵,是不收钱,只看硬性条件。

    至于特招,那就是花钱买兵额了,换言之,就是你普通招兵进不去,可以花钱买一个义务兵的名额,送自己的孩子进去当兵。

    这人还算了一笔账,说征召五十万义务兵,按照一个人平均每月二两银子的消耗来算,平均每人三年下来要花去72两银子,五十万人三年就要花去3600万两银子,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但如果这五十万人中招三十万普通征兵,二十万特招兵,那情况就不同。

    根据调查,第一批义务兵的当兵名额已经被炒到一个名额200两银子的价格了,就按照200两银子算,如果二十万特招兵每个人都要缴纳200两银子,那么二十万人,就可以缴纳4000万两银子,养五十万义务兵还有盈余不说,而且是一次性征收,就算放银行收利息,三年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了,何况政府可以拿这四千万两银子做更多事情。

    “这个叫万言的人到挺有意思,看起来更像是商人。”李永吉笑了笑,对沈世明道。“老沈,你觉得他这个提议怎么样?”

    “陛下,微臣觉得他的意见不错。”沈世明点头,“用了这个法子,我们就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招兵不但不亏钱,还赚钱。”

    “可你不觉得当兵居然要花钱,有些奇怪么?”李永吉皱眉道,“而且,当义务兵的话。是没有薪水可发的,算上消耗,平均每个人每个月只有两元钱左右的费用,如果要上战场,会多一点,但也多不了哪儿去。这么一算,一个人当三年义务兵,只花72两就够了,200两银子买一个名额?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当兵真的有那么多好处么?”

    “陛下。在我中华帝国当兵,好处当然多了。”沈世明笑道,“实话说,咱们国朝初建。陛下又不用旧朝中人,这又是新科举,又是新官制,很多人都不适应。

    我们也因为不用旧人。所以地方上人手不足,为了上令下达,我们就不得不把很多军中退役官兵送到地方官的岗位上。

    再加上陛下您给士兵很高的待遇。军人家属也有很多优惠,我帝**连战连捷,当兵不但有里子,也有足够的面子,因此在如今的国内,参军已经是很吃香的事情了,大家也都以参军当兵为荣。

    就算不为这些好处,单纯有个军人家属的话,别人也不敢随便欺负,所以那些人才抢破了头去当兵,这也说明大家认可了陛下的统治,认可了当兵光荣的理念。

    因此,别说二百两,就算三百两一个名额,那些人也肯定会干的。哎,当初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呢,竟然让一个小家伙想到了,失策,失策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