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时空走私1859》


    第(2/3)页

    为了充分利用十五万人的人力,李永吉都不得不把钢铁厂的产能大都转到生产铁轨上。减少了武器跟农具制造的速度,以至于把铁路修筑速度一下子推到了一天三千米的大关。

    马鞍山钢铁厂到广德县工业基地大概有178公里,如果按照一天三公里的修筑速度,大概只要两个来月的时间,就可以把这条铁路修成。

    其实就算这样,也无法完全利用完十五万人的人力,但如果再压缩武器生产跟农具的生产数目,恐怕会影响农业生产,所以最终还是选了部分人继续沿铁路线修建公路,以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当涂建设兵团是全部用来修建铁路外,苏州建设兵团跟无锡建设兵团并非是全部用来搞建筑了,这两个建设兵团至少有一半的人其实都转变成了产业工人。

    比如有的进入钢铁厂,有的人进入了铸造厂,有的人进入了水泥厂,伐木场,木工厂,预制件厂等等。

    这是因为苏州建设兵团跟无锡建设兵团本来就是城市手工业者组成的建设兵团,大部分是苦力跟织工、真正能说手艺人的,也就是些泥瓦匠、木匠、铁匠之类的小手艺人。

    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手艺还行的,大都进入了早期的精武军,手艺特别高超的,则被李永吉当作重点保护对象,给钱开技术学校,把这些老师傅当老师养了起来,以培养新的技工。只有那些手艺很一般的,或者说比较差的,才继续留在建设兵团服役。

    虽然如此,但挑选一些年轻人进厂当工业,还是没问题的,毕竟苏州跟无锡也算人杰地灵,识字率算比较高的地方,所以这些建设兵团大军的识字率还算是勉强,这么挑挑拣拣下来,识字率都能达到两成,也算很厉害了。

    只要能识字,肯用心学,要当好一个普通的工人还是没问题的。

    李永吉有时候觉得,自己似乎走了个弯路,别人都是一开始先打地基,先种田玩工业啥的,然后再出去打天下,自己倒好,先出兵打天下,然后回过头来再发展工业玩种田。

    当然,一开始李永吉也是想先种田,等种田差不多了以后再出去平推的,可现实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至少跟他想的并不一样。

    开头的时候吧,李永吉自己太废柴,根本就没有一个完善的计划,都是走到哪儿算哪儿,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想的最多的是怎么赚钱;等他有了点钱,也稍微有点实力,脑子有了点思路,想要安心种田了吧,又计划赶不上变化,被自己的手下所累,不得不闷头解决应接不暇的各种麻烦事儿。

    有时候李永吉自己也觉得,别人怎么就做的那么容易,那么轻松,怎么到了自己这边,每天忙的要死,还做的磕磕绊绊的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