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总督1-《指南剑》
第(2/3)页
另外几个亲兵都欢呼起来。几人再朝吴明行了一礼,然后飞也似的跑了出去。眼见他们勾肩搭背,嘻嘻哈哈的朝外面跑去,吴明一时间也有些愣神。正有些唏嘘,杨易从转角走出来,叹了口气道:“这些小子,终究还是没长大啊。”
吴明不由笑道:“你自己也比他们大不了几岁,怎么就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话刚说到一半,他就怔住了。四年前南下救援广阳时,杨易刚从学院毕业,也如他们一样稚气未脱。当时葛义就是这般老气横秋的评价他。可也仅仅过了四年,他已完全变了一个人了。说他的这些学弟,也如葛义一般老气横秋了。战争改变的,确实太多太多。
杨易摇了摇头,突道:“大人,近卫营名虽为营,其实早已自成一军。如今中西西北已成一体,建制更是混乱,你可得早点改变军制,否则号令不一,早晚得生祸事。”
他文武双全,是南宁学院难得的高才生。也许正是如此,在其谨慎的性格中,更多的还是严谨。对于军制的利弊,常有独特见解。近卫营的弊病,他在西征之前就已对吴明言明。不过吴明虽知他所言直中肯綮,但当时他势力尚小,加之对朝廷还抱有一丝幻想,所以并没付诸行动。不过现在形势所迫,近卫营军制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不得不行了。
吴明不由颌首道:“确实如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杨易显然早有准备,吴明话音才落,他就侃侃而谈:“建议说不上,只能说照搬一些书上的知识罢了。我军之弊,说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点。首先就是人员混杂,军令不一。在这里,内营表现更为扎眼。”
如果他说外营如此,吴明倒不意外,不由一怔道:“内营?”内营统共才九百九十九名武者,何来人员混杂,军令不一之说。
杨易点了点头,肯定道:“就是内营,大人你想想,这九百九十九名武者中,真正听你命令的只有半数,难道还不是人员混杂,军令不一么?”
玄武和朱雀两营,自然是唯太后之命为从,他这么说倒也没错。吴明应道:“此话确实在理。那么第二点是什么?”
“第二点么,就是外营严重超标,中西两省士兵名虽为大人之命是从,但仍是重兵孤悬于外。这一点肯定得改革,否则迟早会生祸事。”
廖刚投降吴明后,手上仍有近十万大军。当时吴明急征青庭,也没时间去整顿。吴明深以为然:“确实,自然得早点把他们归入旗下,统一建制。”他虽相信廖刚,但军心军制,肯定不能单靠信任来维持,一个健全的制度,更能使军中上下和谐,戮力同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