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 四川要倒霉-《大宋有毒》
第(2/3)页
在地理上四川地区就像是开封的皇城,北面的的秦岭和大巴山脉、西边的横断山脉、东边的巫山和武陵山,南面的云贵高原,把四川盆地围了个水泄不通。还像城门一样留着广元、巴中、雅安、叙永、万州、达州、巴中一圈出入口。
在经济上四川更像个独立王国,它的茶、盐、铁在内部都不禁榷,很大一部分可以自由交易,但不能出川,就像出口差不多。
再有就是铁钱和交子的流通,依旧只在四川境内实施,造就了与北宋各地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货币都不一样还不是国中国?
文化方面巴蜀地区自古就与中原、东南沿海地区迥异,且战乱相对少、民间多富足,读书人相对多,造就了一大批巴蜀文人。
太细节的方面洪涛也不清楚,一说文化他就懒得看。但有一样特别明显,就是巴蜀地区的赶考举子。他们次次都迟到,然后朝廷就得把考试延期,因为巴蜀的举子数量庞大,法不责众嘛。
那这些举子为啥次次都迟到呢?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途遥远艰辛也算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
巴蜀举子出川赶考,启程时间通常比其他地区举子早,但他们不是直奔开封考场,而是从家乡携带着大量货物,沿途一边走一边做生意。这玩意就没法控制时间,货物没卖掉总不能扔了,然后就迟到了呗。
也正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洪涛没敢贸然往四川地区发展。其实早在湟州担任经略安抚使时他就打过入川的主意,还计划过把连通川北金牛道的驿道修一修,但经过权衡之后觉得时机不成熟,又放弃了。
解甲归田时也想过去四川发展,又把这个想法与苏轼聊过,想听听他这个蜀人的意见,结果被苏轼一个理由就给否了!
这个理由就是朝廷不放心,以四川的地理特征,假若自己在里面偷偷弄出上万新军,只要把北面和东面进出的道路一封,称王也好称帝也罢,以新军的战斗力朝廷真没辙。
四川境内物产丰富,从吃喝到盐铁啥都不缺,还背靠吐蕃各族可以获得外力相助。以驸马的能力和财力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发展起来,到时候来个凉王出祁山,估计比诸葛亮还利用,不用七次,一次就够了,哪个皇帝能吃得消?
另外苏轼还说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事关王诜的家世。王诜的曾曾祖父乃大宋开国功臣王全斌,最大的功绩就是破剑门入成都灭了后蜀,还把后蜀皇帝连同孟氏家族全送到了开封。
这是功绩,但也有遭人诟病的地方。王全斌和现在的驸马王诜一样杀人杀的太多,一路上杀了几万后蜀投降士卒,进入成都之后也不手软,生怕城内的几万降兵作乱,干脆也给杀了。
所以西川各地对王全斌这个人很不待见,当然也不太可能喜欢王全斌的六世孙。且王诜也是恶名在外,甚至比曾曾祖父还盛,就算入川也尽量别往西川去,凑合在东川待着得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