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汉列侯》
第(2/3)页
“依照你的意思,大一统应该是好的,那为什么集权制却不好?”
曹时回答道:“臣仍然以暴秦为例,秦始皇行郡县制度,让战争中激励士气提高国家认同感和爱戴的军功爵制崩坏,军功爵是秦军基层军官的主要构成,当基层军官失去了昔日的荣耀而不在支持皇帝,关东个六国的遗民并不感激秦始皇的征服,秦军的基层军官又在军功爵崩坏后逐渐丧失原有的地位和特权,所以秦帝国从关东到关中对皇帝的爱戴和感激之心都很微弱,帝制下百官只不过是皇帝随意派遣撤换的奴仆。
如果君王不贤明或有权臣宦官弄权,官僚们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百姓们很难对一个天子任命的临时官僚自发爱戴,当帝国任意环节出现严重的矛盾无法解决,皇帝就必须为独裁统治付出灭亡的代价,当帝国灭亡,集权皇帝的官僚可以毫无负担的投靠新的黄定,因为他们只不过是群奴仆而已,奴仆的身份不变就不必在意谁是主人,因为财产和权力永远和他们无关,百姓们也会如此,旧的皇族消失会自然出现新的皇族,人们只是换了个家族和国名继续过日子罢了。”
天子听明白了,曹时是在攻击非军功授爵和纳粟拜爵,再往深里说是对天子封外戚恩泽侯表示强烈不满,甚至还对削藩打击诸侯王提出不满的意见,隐晦的指出皇帝、诸侯王、列侯组成的相互制约体系更适合大汉帝国,盲目削弱皇族是为独裁灭亡埋下灾祸的种子,废黜列侯为首的军功爵集团让军队系统失望和愤怒。
当他讲述起大秦帝**功爵崩坏的来龙去脉,天子的注意力明显提高许多。
秦孝公时代商鞅变法大秦崛起,而到秦昭王时代出现两次非军功赐爵,第一次是司马错攻魏,魏国不敌而献出安邑退居到大梁偏安一隅,秦昭王招募河东人赐爵以示安抚之意,第二次是长平之战,秦昭王为了鼓舞士气,赐予河内子民爵位并征发年十五岁以上的男子赶赴长平。
这两次赐爵是战争时期的权宜之计带来的坏影响到并不大,但毕竟打开非军功赐爵的先例,此例一开就真的是后患无穷,有一就有二、有三乃至有千百万。
果然没多久,秦王政四年大瘟疫爆发,秦国下令百姓捐献1000石赐爵一级,再次打开纳粟拜爵的先例,这一措施沉重打击军功爵制度,为大秦出生入死的秦军士卒们变的毫无意义,昔日他们骄傲的亲眷家属失去荣誉,由此拉开军功爵崩溃的开始。
又过二十多年秦始皇为了大兴土木建骊山陵而担心天下骚然,命令天下户主赐爵一级收买人心,这时候军功爵像街上的大白菜有钱就可以获得。
原本军功爵主体的秦军的基层军官地位却发生变化,他们借贷购买武器和干粮参军打仗为获得恩赏,可是当军功爵无可遏制的泛滥,恩赏也越来越少直至没有,欠了公债无法偿还的秦军基层军官也要被罚到骊山修陵墓,稍有犯错就用上断肢削鼻的酷刑。
当年秦孝公时许诺的军功爵可以免罪制度已经彻底失效,导致军功爵拥有着们对皇帝产生了怨恨,以至于暴秦覆灭时三秦故地没有一个父老乡亲为赢姓皇族卖命,他们宁愿眼睁睁看着大秦帝国灭亡也不会出手。
前人种因而后人结果,大秦骤然兴起于军功爵,又骤然卒灭于军功爵,成也萧何败萧何。
汉文帝曾经多次向天下士民赐予民爵一级,随后又采用纳粟拜爵来吸收豪强的财富,虽然各有各的施政缘由也并非胡乱搞,可毕竟是在不断打击汉军基层军官的积极性,有钱人可以纳粟拜爵,天子一高兴可以封天下人爵一级,那军官们拼死拼活谋军功就显得很多余,士气跌落甚至军中积累着怨气也就情有可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