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摧锋(四)-《扶风歌》


    第(2/3)页

    苟氏乃河内山阳大族,号称出于轩辕黄帝之后,虽然汉魏以来殊少人物,但因为与大晋皇族出于同郡,倒也不被视为寒门。至苟晞、苟纯这一辈,更是由军功而得见用,隐约成了当朝显宦巨室之一,因而苟纯在日常所用的箭矢上都嵌刻了自家姓名郡望,以示尊贵。

    苟氏兄弟二人中,苟晞被视为本朝兵法大家,故有当世韩白之称;而苟纯虽系文人出身,却天赋异禀,以雄武善战称绝。此君在中原剿匪的战事之中,亲自冲锋陷阵斩杀敌将无数,军中谓其有贲育之勇。此刻他身为一军主帅,竟然独领数十骑横行于贼寇出没的冀州旷野,足以显示他对于自身的武力具有绝对把握。

    却听得苟纯反问道:“尔等又是何人?”

    桓彝恭敬地道:“我乃冀州丁刺史使者,此来携有丁刺史亲笔书信。另外,这是我的符印,折冲将军不妨验看。”

    苟纯挥了挥手,身边一名扈从上前来,从桓彝手中接过书信符印等物。先看符印,确认无误之后,才双手将书信递给苟纯:“启禀将军,此人确系冀州主簿桓彝桓茂伦。”

    苟纯掂着信件的手掌微微一凝:“桓氏?是谯国龙亢的桓氏子弟?”

    既然苟纯说起桓氏家族,桓彝不敢怠慢。他再次深深施礼道:“正是春卿博士之后,龙亢桓茂伦。”

    桓彝所说的春卿博士,乃是东汉时的大儒桓荣。桓荣六十余岁时,以高深的经学造诣得到光武帝赏识,先被拜为议郎,延请教授太子,后来历任博士、太子少傅、太常等高位。明帝即位后,以师礼待桓荣,曾亲临桓氏府第与诸门生相会,每言辄曰“大师在是”。如今谯国龙亢的桓氏宗族,大抵都出于桓荣一脉。

    如苟纯这等以武功见用的官宦都知道谯国龙亢桓氏的声名,桓彝倒颇有几分自豪。谁知苟纯将丁绍的书信拿在手中,啪啪地拍打着左手手掌,冷笑道:“谯国丁氏、谯国桓氏……嘿嘿,两家都是斧钺游魂之辈,倒能呼朋引类、凑在一处。”

    这句话出口,桓彝的面色丕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