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务农-《最秦》
第(1/3)页
彭城大会之后,项羽和刘邦有各自的郁闷。
在胡亥派出的说客探子挑唆之下,项羽和刘邦两个军士集团发生了数次正面冲突。
因为项羽有楚地人民的支持做后盾,而刘邦不过是个江湖草莽出身。两人的实力现在还相差悬殊。
最终,在项羽的穷追猛打之下,刘邦等人被迫投降。
楚王景驹也被项羽“请”到了彭城,之后暴病而亡。
项羽和刘邦的征战,使得叛乱的各方势力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刘项的战乱持续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其他五国的后裔纷纷纠结势力,强势崛起。尤其是赵国,痛定思痛,在张耳陈余重新布置之下,把白霸重新请回,整顿骏马,试图再次向大秦发起进攻。
赵国,对大秦的仇恨是最大的。
当年长平一战,赵国几乎男丁尽失,这种仇怨,不是时间可以轻易冲淡的。
参赞府中,蒙恬等人各自坐在自己的地方审阅各种奏章,四周不断有人来回走动,给他们打下手。
负责整个大秦后勤的蒙毅此刻眉头紧锁,看着眼前的奏章。
这奏章是几个郡守联名上书的,内容说的是春耕生产。
如今正是初春,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耕种的季节。可各地因为战争不断,农民根本没有办法耕种,到处都是难民,流民。这种大规模的难民迁徙形成的流民如同无根的浮萍一般,很难再一个地方稳定下来。也没有固定的土地。
大多数的土地都掌握在了大地主和大门阀的手中。他们不愿意自己种地,也不愿意把这些土地白白的给那些难民耕种。
“皇上,粮食才是国家的根本,耕种季节,错过了就要饥荒一年。若不能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臣担心我们的前方军队不稳,后方民生挨饿。这才是大秦最大的危机。”蒙毅把他所了解的情况简明扼要的说了一遍。
胡亥点了点头,这么久的相处,他早已经看明白蒙毅的性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