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是小望之也没有闲着,收拾好自己的书蓝,又去安置自己的小伙伴们——梅花鹿、野鸡、山兔…… 韩宅旁边,新盖起一间大小合适的杉木房,临时充作小班的教室;另有一间与原本的教室一样敞阔、明亮的土坯房,留待以后使用。 九月初六,按照早就挑选好的吉时,在喧天热闹的爆竹声和乡亲们真诚的祝福声中,韩彦和小望之正式搬入新家。 席面是用新锅新灶做的,俗称燎锅底。 大家高声说笑、大口吃肉,好不热闹欢腾。 更兼有学堂的孩子们为了庆贺夫子的乔迁之喜,准备了不少节目,有小班孩子的齐诵《三字经》,有大班孩子的齐武《走桩》,还有其他种种个人文武表演——简直成了韩彦教学成果的检验大会。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朝气蓬勃、诚意满满的祝贺,韩彦十分感动与欣慰。 这种天然淳朴的感情,等到长大之后,就愈发变得弥足珍贵起来。 大家一直闹到傍晚才各自散去。 临走之前,还贴心地将狼藉一片的院子和灶房都收拾好,顺便也将自家的桌椅板凳、碗碟筷子等物带走,免得过后还得麻烦韩彦去各家送还。 “张大叔、婶子、舒予妹妹,你们先别忙着走。”韩彦笑着挽留道,“不然这晚饭,我们爷俩可就着落了!” 寨中清贫,因此大家格外节俭,哪怕是设宴也是吃完一碟上一碟的,决不许剩下饭菜浪费。 张家三口自然是没有不同意的。 宴会准备的米粮肉菜都还有剩余,并不需要再重新准备,所以张李氏和舒予也就没有忙着进灶房做晚饭。 烧了锅开水,泡了壶茶,又摆上些果脯、咸肉干、坚果之类的作为茶点,几个人便围坐在院中的石凳上,话起家常来。 正说着九月中下旬寨子里要举办秋狩大比的事情呢,突然听得韩勇在院外高声喊道:“贤侄,贤侄,在家吗?有人找!” 几人顺声望去,越过篱墙,就见韩勇正领着一个小厮打扮的少年站在门口等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