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唯一被删除的反派-《无限西游》
第(2/3)页
鬼子母揭钵这个故事,对一般的读者来说,可能有点陌生,这得怪吴承恩。
在西游记最早的雏形《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已经出现了鬼子母国。
宋元时期的《唐僧取经图册》中,有三张图疑似与鬼子母相关,其中有“玉肌夫人”、“龟子夫人”的字样。
元明杂剧版《西游记》中,杨景贤参照佛经。将鬼子母这一段写得很精彩。
在这个版本中,鬼子母被释迦抓走的儿子有三个名字:爱奴儿、火孩儿、红孩儿。
当然,不排除红孩儿是后人抄写时改的。
重点是,这个爱奴儿让孙悟空背他,趁机抓走唐僧的情节,与现在西游记中红孩儿的手段一模一样。
毫无疑问,爱奴儿就是红孩儿,只是母亲换成了铁扇公主,而原本很纯洁的铁扇公主。也被迫多了一个“罗刹女”的名字。
在佛经中,有时候鬼子母也被称为罗刹女。
纵观从杂剧到百回本的历代西游记,情节一直在扩充,而唯独在鬼子母揭钵这件事上。作者使用了减法。
百回本西游记,为什么要把鬼子母与铁扇公主合体,不得而知,大概是因为当时鬼子母在民间已经拥有了类似“送子娘娘”的好形象吧。
结果。鬼子母反而因此失去了在华夏成为大明星的机会,可怜。
鬼子母的残影,其实还不仅仅留在铁扇公主身上。
之前李伟关注的。鬼子母那柄剑,还记得吗?
杂剧版里,鬼子母使的是“太阿剑”。
而李伟联想到的妖精,或者说神仙,乃是《封神演义》里的石矶娘娘。
石矶娘娘,也是使用的“太阿剑”。
而《唐僧取经图册》中,有“玉肌夫人”,石对玉、矶对肌,难道是巧合吗?
很多人猜想过,石矶娘娘与白骨夫人是不是有联系,因为石矶娘娘住在“骷髅山白骨洞”,而且有个成语叫“冰肌玉骨”,让她们天然地有种对仗感。
《西游记》在白骨精第一次出场时,就用了“冰肌藏玉骨”的诗句。
没错,大家的感觉很准,石矶娘娘和白骨夫人都是从“玉肌夫人”这个名字来的。
石矶娘娘不仅仿了玉肌夫人的名,还拿了鬼子母的剑,又让人怀疑,鬼子母与玉肌夫人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
事实上,任务中多出的“石头附马”,正是出自《礼节传簿》中《鬼子母揭钵》一场。
可见,元明时期的鬼子母,与石头是真有联系,不排除鬼子母就是玉肌夫人。
而鬼子母对古典小说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鬼子母在日本又叫九子鬼母,因为她一胎能生九个,所以才会有五百个儿子那么多。
同时,她又名“鸠盘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