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刀工极艺——文思豆腐!【9/10】-《厨修》


    第(2/3)页

    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知道罗修要表演至极的刀工。

    只是……这微微晃动无比嫩滑的豆腐,怎么切?!

    “他难道……想要切这菽晶么?”

    宫羽徽脸色露出了一抹疑惑,这菽晶,怎么可能体现刀工?!

    “怎么不可以?”

    唰!

    罗修猛地睁开眼,眼眸中精光爆射,视线中……除了豆腐之外,已别无他物。

    文思豆腐,就是罗修前世世界上刀工的极致,为此,还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有超过250刀以上的豆腐,才能被称之为“文思”。

    文思二字,当然不是指文静的思考,而是起源于这道菜的发明者——文思和尚。

    传说在清乾隆年间,扬州梅花岭右侧天宁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式豆腐菜肴。特别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制做的豆腐汤,滋味异常鲜美,前往烧香拜佛的佛门居士都喜欢品尝此汤,在扬州地区很有名气。

    有一天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人给这位老饕推荐了这道汤点,品尝之后,当场拍板,成为了清宫名菜、宫廷御宴。

    而后“文思豆腐”,才一直流传至今。

    所以这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江苏传统名菜,起源于扬州和淮安,属于淮扬菜系。

    ……

    切土豆,这对于罗修来说,简直是太小儿科中的基础,完全是不值得看的。

    随便中华老字号拉出来一个总厨,都能有这份实力。

    而能把豆腐在水中切成丝状,雕成十八罗汉,姿态万千,这才是前世罗修的刀工技艺。

    唰!

    罗修左手郑重的推向豆腐,起到固定作用。

    而右手上,泛着幽暗光泽的刀锋,已悬在豆腐之上……周围无数人目不转睛的看着,连宫羽徽也想看看,罗修这所谓的刀工,究竟是如何了得。

    菽晶,在食宗院的古籍记载之中,一般的做法就是切成块状,而后翻炒,还从未听说过能考较刀工的。

    不过下一秒,饶是见多识广的宫羽徽,也不由得惊呼出声。

    哒!哒!哒!

    密集的下刀声,如同疾风骤雨,连绵不绝。

    罗修手中的刀光,随着左手食指后退的速度,在那相应起伏……光影幻化,看不出切割的具体,但所有人都看到,原本那凝如实质的玄玉豆腐,正在以肉眼难辨的速度,不断的被切成极细的片状。

    “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