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灾荒-《秾李夭桃》


    第(2/3)页

    官府出面,唐县有户籍的,按人头,每人每天两斤平价粮限供,别的,再想多要,只好随行就市。

    笔架山上忙了七八天,也没能买几斤粮食回来。

    李宗梁只好每天多安排人手进山打猎,腌晒肉食,多吃肉少吃米面。

    李小幺和李宗贵仔细算了算,山上的存粮勉强能撑到明年春末,等夏天来了,地里庄稼长出来,能吃的东西就多了,南边的米粮也该运过来了,这饥荒应该就能抗过去了。

    可情况却比李小幺预想的要坏的多,这每个月三万担粮,看来竟全是从附近几个州县抽调过去的。

    北地本来就不富裕,又是临近年关,寒天冻地。税吏、衙役们个个都下了乡,按乡、按人头收粮。

    郑城不提了,先前因为清野,已经是百里无人烟,如今紧挨着郑城的唐县、和县等几个县,也因为这强征,处处仓皇零乱起来。

    春节没到,笔架山下渐渐就有了扶老携幼、推车背包、三五成群的逃荒逃难的人群。

    不过这回不是往南、往太平府去,往南到处设着关卡,没有路引,不准南下。

    只好往北,往北平逃,牧守郑城的方侍郎睁眼闭眼,根本就不管那些成群结队逃往北平的百姓,北平军更干脆,撤开条通道,沿路竟然还设了指引,一幅热烈欢迎吴国百姓往北平去的样子。

    李小幺和吕丰、李宗贵跟了一趟,奇怪之下倒也释然。

    往南去,要过年了,沿途各县要粉饰太平,这帮叫花子过去不好看,除了影响县容,还要花钱救济,自然是谁也不愿意让他们去。

    往北平,北平是出了名的地广人稀,缺人不缺地。那两兄弟猴精猴精的,连年征战,添丁进口这样的事肯定是求之不得,人肯定是越多越好,肯定是巴不得呢。

    再说,这逃难的,都是吴国百姓,北平的百姓施舍之余,非常有利于增加作为北平百姓的骄傲之心情。

    吕丰被李小幺的分析逗的捧腹大笑,这小丫头说的倒是很有那么几分道理。那两兄弟,确实猴精猴精的。

    这乱世,也严重影响了笔架山的生意。

    郑城的镖局没了,今年的年礼自然也没了影子,郑城的商队断了影子,唐县、和县的商队根本不从笔架山下过。

    如今从笔架山下经过的,除了北逃的百姓,就是往郑城运粮的厢兵,笔架山已经好几个月没开过张了。

    李小幺坐在块山石上,远眺着仿佛死掉了的郑城,伤感不已。

    自己从到了这破地方,就一路背运,在太平府好不容易有了点奔头,就出了那么档子事,只能仓仓惶惶逃命,一路逃到这笔架山,好不容易打劫打上了正轨,城里的铺子也开得风生水起,日子刚刚好过些,就又出了这样的事!

    唉,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富贵清闲好日子啊!她这辈子,还能过上那富贵享受的日子不能啊!

    张狗子远远急跑过来,一边跑一边招手大叫:“五爷!五爷!大爷让你赶紧回去!有急事!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