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经略梅州(一)-《穿越之大宋小地主》
第(2/3)页
……
随着均田令的有效实施,民间主流的声音一下子盖过了零星的对赵原不满的声音,而赵原接下来的计划也开始逐步实施。
梅州各地,逐渐开始从农业向半农业半工商业萌芽阶段转变,各地各种工坊,在赵原体系技术人员的指导引领下,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老爷,夫人让我来问一下您,您是怎么想的,将家里的大多数产业,都分润出去,就连这几年积累下来的钱财,这段时间基本上都要消耗一空了。”
赵原正在刺史府后衙的书房里制定着梅州下一步的规划,陶蒲带着孟颖的疑问,前来问道。
“夫人和孺恩休息了吗?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没有仔细跟夫人说一下我这样做的目的,让她担心了,这样,陶管家,你跟夫人说一声,我这边这两天忙完,就会去跟她解释,让她不要担心。”赵原说道。
“只要老爷您有自己的想法就好,这几年下来,大伙都对您充满了信心。在老爷您的带领下,以后梅州各地,一定是天下最富庶、最强盛的地方。”陶蒲笑着说道。
“你会看到这一天的,陶叔。”赵原盯着书桌上的规划书,笑道。
赵原这段时间其实过得很累,北宋方面的动向,一直没有一点消息,哪怕近五千人的宋军折戟新津城外之后,双方仅仅只是派遣了几位使节相互打着口水仗,大军的调动,确实一直没有。
熟知历史的赵原知道,此时的北宋方面是十分空虚的,出兵后蜀,虽有着赵匡胤的深谋远虑,但是也是他的一次军事冒险,在缺乏武器物资的情况下,全靠以战养战拿下后蜀,只能说后蜀方面太过无能了。
这也是从梅州之战结束到现在,北宋方面对梅州一直比较安静的原因。
北宋方面对梅州的安静,恰好给给赵原发展梅州的时机,大量百姓的涌入,给赵原带来了大量的人才与人力资源。
虽然短时间这些涌入的方方面面的人才,在没有接受赵原体系思想的情况下,还不堪重用,甚至有的人,还会在一定时间内,因为赵原体系下部分行事风格,在这个时代来说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还会给梅州各地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批人一旦为赵原所用,将给梅州的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这些基础农业生产必须得到升级,哪怕是现在发展得最好的丹棱,也要作出大量的改变,均田到户之后,怎么保证每一分耕地,都能用最省的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产出,这是大家急需并且一直要考虑的问题。”
刺史府大会上,赵原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