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反击4-《东方好莱坞》
第(2/3)页
前几天的文华会上,恐怕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林孝智在梁丘昊临走时,让他带给胡仙的那句对星岛报业集团感兴趣的话是大话。其实完全不是,恰恰相反的,他对于星岛报业集团确实非常感兴趣,甚至如果可以的话,他不介意争取一下也把这家报业集团给拿下来。
不过,林孝智也知道自己想要一下子买下星岛报业集团根本不可能。先不说报业女王胡仙愿不愿意放手,光是它自年上市之后,如今股票被分散到众多的机构跟投资人手上,就够林孝智头痛的了。想要完成对它的收购,按照他跟宋念辉的推算至少得投入超过二十亿港币,怎么看都是只亏不赚。不过若是只收购《星岛日报》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1954年9月,岁的缅甸富商胡文虎因心脏病去世,接掌胡家报业的是他的女儿胡仙。那一年,胡仙岁。当时,星岛报业尽管名声在外,但业务经营却很不景气。《星岛日报》只是一家在湾仔道有一幢4层办公楼的报馆,而其子报《星岛晚报》则处于负债状态。对年轻的胡仙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
上任第一天,胡仙独自一人和员工一起步入报馆乘电梯上班,并不时以微笑和熟人打招呼。她分头到各个办公室看望大家,听取属下对重振报业的建议。“老板没有架子,充满活力,善于体贴人,是个值得信任并有追求的领导。”员工们的评价正是胡仙所需要的,她知道星岛报业最需要的是凝聚力、士气和信念,最初的胡仙是精明强于的。
随后,胡仙又接连做出了一系列出色的举动,星岛报业变得越来越兴旺。19年,星岛报业在香港上市,并在ru年代雄霸香港报业广告,一度垄断了地产广告收益,无人能与之匹敌。鼎盛时期,胡仙名下控制的报纸多达5份,包括《星岛日报》《星岛晚报》《英文虎报》《快报》《天天日报》,其中《星岛日报》、《英文虎报》跟《天天日报》分别是香港本土发行量第三大报、香港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以及本地第七大报,她还斥资过亿收购了香港出名的漫画出版集团—玉郎集团,可见星岛报业这家昔日香港最大报业集团的底蕴
同时拥有星岛报业集团跟玉郎集团两家上市公司,巅峰时期这两家上市集团市值高达近40亿港币,而胡仙本人则拥有超过亿港币的财富。胡仙被香港各界赞为报业女王,,倒也名副其实。
《星岛日报》无疑是星岛报业集团最优质的资产,说是核心产业也毫不为过。照理说它的股份不应该被其他人所把持,然而恰恰相反的,早在八七年股灾之后,《星岛日报》便已经不是星岛报业集团完全控股的报纸了,究其原因,还是胡仙自己挖的坑,埋下的苦果。
1985年在一次土地拍卖会上,香港尖沙咀广东道太阳广场——地王正在叫价,由于地皮在九龙仓的海洋中心对面,地产界均以为九龙仓志在必得。然而在拍卖的当天,九仓竟然竞价失败,地王由洋人以36亿港元投得。第二天,当《星岛日报》出版后,众人方知竞购地王,是由胡仙与怡胜太平洋联手操控的。
半年以后,胡仙以3亿港元将地王转卖,获利近亿港元。要知道当年整个星岛报业集团的盈利才l亿多港币,地产如此丰厚的利润,让胡仙大为心动,引发起她大举投资地产的念头。
从此,胡仙除了进军香港地产外,还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大举出击,参与了近项物业投资。特别是在ru年她策划把星岛报业集团搬迁澳洲期间,由于经常赴澳的关系,对投资澳洲地产的兴趣尤为高涨。当时,就曾经有人说她是“加入豪赌行列”,放着好好的传媒产业不去经营,不仅在香港大肆举债买地炒楼,还在澳大利亚高价拿了几块地王。
结果八七股灾一来,香港诸多银行都受到了牵连,各大地产商除非手上握有海量的现金流,否则都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胡仙就是其中之一。随后的89年政治风暴袭击香港后,更加速了部分港资跟英国资本撤离香港,在海量的楼盘低价出手下,胡仙的地产帝国梦惨遭重创。
身上背负近十亿债务的她只好找朋友帮忙,一方面联系了一直想要收购她的星岛报业集团的烟草巨头何英杰,从他那里借来了五亿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她也不得不找到其他朋友,出售星岛报业集团名下各大报纸股份,用于换取资金渡过难关。
胡仙跟施黄楚芳同为香港知名女企业家,彼此自然是认识的。也因此,在前几年最困难的时候,胡仙将四成的《星岛日报》股份作价一亿两千万卖给了施黄楚芳的柏宝集团。
施黄楚芳一听他要买下自己手上的《星岛日报》股份,顿时吃了一惊。她诧异的打量了林孝智一会,才缓缓开口问道:“林生,若是我没记错,你已经有了成报报业集团了,怎么还会想买《星岛日报》?”
前几年胡仙是为了筹钱卖了四成《星岛日报》的股份给她,不过星岛报业集团那边却还有着六成股份在手,就算被他转手买走也不具备控股权。
“集团发展需要,施黄楚芳女士。据我所知,前几年胡仙女士把《星岛日报》四成股份卖你时,是作价一亿两千万港币吧。老实说因为星岛报业集团拥有控股权,而且它也只是星岛报业集团下属的报纸,贵方只能向星岛报业派遣一名董事,还没有插手管理的权力,最多也就吃吃分红,一年可能连五百万都没有吧?这几年,星岛报业集团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胡仙女士在楼市、地产上投入的精力太多,已经开始影响到了报业这边的发展。而且传媒也跟柏宝集团的主业毫无关联,最多也就打广告时便宜一些,这些优惠我可以保证《成报》能给的更多”
他原本是打算用一亿五千万港币,接手柏宝集团手中的《星岛日报》股份。但这会想了想,决定再加一些,当下伸出右手说:“我加五千万港币,一亿七千万港币收购柏宝集团手上的四成《星岛日报》股份。这个价钱比您前两年购买时涨了三成多,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投资收益了。星岛报业集团这几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本来之前酝酿的改革若是能成功,或许星岛还有些看头。但改革却失败了,就算是圈外人也有不少人认识到它的暮气,这时候逢高出售大赚一笔,我想应该是更好的选择吧”
一亿七千万港币
施黄楚芳心中一动,老实说她确实被林孝智的开价弄的心动了。传媒企业的利润其实并不高,在香港除了两家免费电视台利润可能高点外,一年下来利润能够过亿的传媒企业也就东方报业、成报、明报、星岛报业四家。其中东方报业的利润最高,差不多有两亿多港币。明报跟星岛报业应该差不多,都有介于一亿、两亿之间。
第(2/3)页